导图社区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的关键指标
这是一篇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的关键指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一)创新素养的内涵、(二)创新素养的价值定位、创新素养提升与评估的建议等。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思维导图,描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与改进。
这是一篇关于培养演草习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五、演草的误区,四、如何培养演草习惯,三、如何提升演草能力,二、演草遵循的原则,一、演草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关于统计图对比的思维导图,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这些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一、创新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定位
(一)创新素养的内涵
Brown(1989)的 创造 性“4P”定 义
“4P”观点
创造性过程(PrOcess)
强调从思维或认知过程的角度看待创造性,重视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产品(Product)
创造性个人(Person)
强调从人格特质的角度看待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也称创造性倾向,是指一个人对创造活动所具有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与挑战性四个方面。
创造性环境Place)
创新“4C”理论
最高层次的创造性是大c,即创造性
卓越的创造才能。能够达到大C水平的人通常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等人物
第二层次的创造性是职业C
职业人士(如职业作曲家)所具有的的创造性。
第三层次的创造性是小C
日常生活中的创造表现
第四层次的创造性是微C(m
学习过程中对新事物的独特且个人化的见解与解释。
创新或创造性的核心要素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人格
(二)创新素养的价值定位
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迫切需要
我国学生的创新素养还急需大力提升。
四、创新素养提升与评估的建议
(一)以问 题 解 决 和 劳 动 实 践 为 引 领,以 培 养 与提升创新素养
首 先,问 题解决与劳动实践是创新素养形成与提升的载体与指向。
其次,问题解决与劳动实践是培养与提升创新素养的 切 入 点。
最后,以问题解决与劳动实践为引领可以充分反映创新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二)将创新素养融入课程标准与学科课程, 发挥各学科培养创新素养的合力
将 创新素养融入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与质量标准之中
教师应转变过去“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树立 培养学生创 新 素 养 的 意 识 与 目 标,通 过 各 学 科 教 学与学习实践综合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三)实施创新素养的国家监测与系统评估
准确、全 面 掌 握 当 前 我 国 中 小 学 生 的 创 新 素养水平
有助于 提 升 和 拓 展 我 国 中 小 学 阶 段 教 育 质 量 监测的内涵与层次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的关键指标
三、创新素养在中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水平
(一)创 新 素 养 具 体 表 现 水 平 的 理 论 与 政 策依据
首先,党 和 国 家 的 教 育 政 策 依 据。
一方面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内容和水平提供了总体方 向 与 目 标。
另一方面是为创新素养关键指标在不同学段的具体表现提供了直接依据。
其次,发 展 科 学 的 理 论 依 据。
(二)创新素养具体表现水平的国际经验
一方面是创新素养关键指标的细化与遴选更加注重问题解决和社会实践的导向。
另一方面是赋予创新素养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要素。
(三)创新素养的主要表现水平
1-2年级
喜欢提问,乐于探寻问题的答 案,能够在成人的帮助下发现 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初步了 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一个 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成人 的 帮 助 下 尝 试 解 决 实 践中的问题。
知道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者 及其 劳 动 成 果,乐 于 参 加 劳动;主动 参 与 劳 动,在 动 手 操作中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日常生活、社 会 和 工 业 生产中的 技 术,知 道 技 术 对 人、社 会与环境的影响,学习使用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简单工具和设备,具 有学习 技 术 的 兴 趣;使 用 不 同 的 材料,在成人指导下尝试用简单的技术进行创造,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
3-4年级
能够发 现 学 习 和 生 活 中 的 问 题,在成人的引导下清晰地表 述问 题,乐 于 探 寻 问 题 的 答 案;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 的解决方法,在成人的指导下 根据特 定 情 境 和 具 体 条 件 选 择适当的方法;在成人的帮助 下尝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知道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者 及其 劳 动 成 果,乐 于 参 加 劳 动,初 步 形 成 良 好 的 劳 动 习 惯;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基本的 劳动技 能;主 动 参 与 劳 动,具 有初步的劳动效率意识;了解 劳动须 遵 守 的 道 德 规 范 和 法 律规范,初步理解劳动是创造 成功生活的基础。
初步了解日常生活、社 会 和 工 业 生产中的 技 术,知 道 技 术 对 人、社 会 与环境的影响,学习使用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合作共处工具和设备,具有学习技术的兴趣;使 用 不 同 的材料,尝试用简单的技术进行创造,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
5-6年级
能够发 现 学 习 和 生 活 中 的 问 题,清晰 地 表 述 问 题,并 主 动 探寻问题的答案;知道一个问 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 成人的 指 导 下 根 据 特 定 情 境 和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 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 践中实施问题解决的方案,并 检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乐于参 加劳 动,形 成 良 好 的 劳 动 习 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主 动参与劳动,能够设法提高劳 动效率;了解劳动须遵守的道 德规范,理解劳动是创造成功 生活的基础,学做诚实合法的 劳动者。
了解日常生活、社会和工业生产中的技术,理 解 技 术 对 人、社 会 与 环境的影响,学习使用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工具和设 备,初 步 具 备 负 责任地使用技术的意识;使 用 不 同 的材料,用简单的技术进行创造,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
二、创新素养的关键指标
(一)核心素养框架下创新素养关键指标的国际比较
第一,以问题解决整合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
设置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一项表现型任务,以检测他们 对情境的复杂性和对所涉及的不同参与者的多元视角的理 解 能 力
“学习框架2030”中明确提出创造性地思考 与 开 发 新 的 产 品,通过解决问题创造新价值
第二,以 实 践 或 创 业 引 领 创 新 素 养。
时代性和前瞻性
第三,赋 予 创 新 素 养 内 涵 的 时 代 特 征。
(二)创新素养的三大关键指标及其主要内容
首先,问题解决是创新素养的根本指向
在日常生活与学 习 过 程 中 能 够 发 现 问 题,敢 于 面 对 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促进个人发展又服务家庭与社会,实 现 创 新 素 养 的 个 人 与 社 会 双 层 面 的价值。
问 题 解 决 主 要 表现在善于发 现 和 提 出 问 题,有 解 决 问 题 的 兴 趣 和 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其次,劳动意识是创新素养的基石
通过劳动不断认识世 界、改 造 世 界,积累新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提升动手能力与锻炼坚强意志品质。
尊 重 劳 动,具 有 积 极 的 劳 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 动 和 社 会 实 践 中 具 有 改 进 和 创 新 劳 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 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最后,技术运用是创新素养的重要工具与途径
指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案等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各种 问题,通过新技术将创意转化为新知识、新产品与新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