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它起初2会引起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我们应积极应对,做好防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
方剂学速记歌决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骨科学)2019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之骨折概论
2019年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大纲
支气管扩张
执业医师消化系统概论大纲2019
执业医师血液系统概论2019
执业医师呼吸系统概论2019
🦠新型冠状病毒
🦠概念
由一种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β属)(COVD-19)感染人体所导致的急性传染病。
🦠变异株
Alpha (阿尔法)
Beta (贝塔)
Gamma (伽玛)
Delta (德尔塔)
Omicron (奥密克戎)
🦠护理评估
健康史
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源:
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发病后5d内传染性较强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患病及治疗经过
重点询问有无与来自疫区人员或确诊患者的接触史,居住的环境内是否有该病患者或疑似患者等。
身体状况
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
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鼻涕、咽痛、肌痛和腹泻。
轻型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低血氧症。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 93%
3.动脉血氧分压(pa O2)/吸氧浓度≤300mmHg(1mmHg=0.133kPa)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危险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大于60岁老年人
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的基础疾病者。
免疫功能缺陷
肥胖(体质指数≥30)
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重度吸烟者
治疗原则
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隔离与治疗。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避免盲目或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病毒感染引起呼吸困难有关
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传播感染有关
潜在并发症 呼吸衰竭、休克。
🦠护理目标
患者体温下降或恢复至正常。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或呼吸恢复正常。
患者了解隔离消毒的意义并配合执行,不发生交叉感染。
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或出现并发症能被及时发现和得到处理。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能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危重这患者24小时,持续心电监测,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对症护理
发热患者根据医嘱给予退烧处理。
卧床患者定时变更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
注意患者口腔护理和液体出入量的管理,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防止误吸。
用药护理
可试用a-干扰素雾化吸入。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次两粒,每天两次。
不建议同时应用三种以上抗病毒药物。
心理护理
给患者提供恰当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确定感和焦虑。
🦠隔离标准
轻型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管理
🦠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正常三天以上。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护理评价
患者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是否得到缓解或恢复正常。
患者是否能配合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有无发生交叉感染。
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生,出现并发症能否被及时发现和得到处理。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指导
患者按要求进行隔离,以防疫情扩散,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疾病预防指导
1.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匀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3.出门在外戴口罩、洗手、与他人间隔一米,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