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高一必修一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高一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政治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其中土壤是其中一部分,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此篇导图为您陈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9.21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特点:代表具有广泛性、召开具有民主性
内容
《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等为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 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人民政权的巩固
措施
1. 经济:土地改革、稳定物价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意义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经济手段来稳定物价
目的
打击投机商人,进而稳定物价
实质
人民政府和资本家争夺市场的领导权
2. 政治:剿匪镇反、抗美援朝
肃清土匪提供国内稳定局面
1950.6.25朝鲜内战爆发
结果
1953.7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内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3. 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基本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50年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表现
1. “一边倒”方针、”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2. 新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3. 1954.4印度支那问题,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日内日瓦会议特点)参加这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朝鲜问题因为美国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4. 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6和印度、缅甸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5. 1955.4,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特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背景
重工业薄弱
受到苏联影响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954.9通过“五四宪法”
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儿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