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劝学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课,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史四方面的内容要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劝学
文学常识
作者: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
性恶论:基本主张是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性善论:主张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本质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重点字词
第二段
中:合乎;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参:检验;省:省察;乎:相当于“于”
第三段
跂:踮起后脚跟;疾:劲疾;彰:清楚;假:借助;致:到达;水:游泳;绝:横渡
第四段
神明:非凡的智慧;圣心:圣人的心怀;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舍:停止、止息;锲:刻;镂:雕刻;躁:浮躁,不专心
通假字
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有:同“又”;暴:同“曝”,晒;知:同“智”,见识
生:同“性”,天性
词类活用
名词
作动词
假舟梅者,非能水也 (游泳)
作状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动词
使动
輮以为轮(使…弯曲)
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河流)
形容词
积善成德 (善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处)
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使...走得快)
数词
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艺术特色
本文大量运用比喻和对比来说理,例: 比喻论证:“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用“輮”的过程比喻学习的过程,生动讲述了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境地的道理,说明了学习的意义,从而有力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以比喻说理,能把枯燥的说理变得通俗易懂,寓深奥于通俗之中。 对比论证:“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通过蚓和蟹“用心一”和“用心躁”的对比,阐明了在学习过程中专心的重要性,从而有力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对比说理,使阐述的事理更深刻,论证更具说服力。
论证内容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
提高
改变
比喻论证
学习的作用
提高效率
完成本不能完成的事
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积累
坚持
专一
对比、比喻论证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省略句
代词省略
輮以(“之“,它)为轮
谓语省略
蟹 (有)六跪而二螯
倒装句
定语后置
蚓无瓜牙之利,筋骨之强
介词结构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一词多义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并列)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承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连词,表假设)
蟹六跪而二鳌 (连词,表并列)
之
取之于蓝 (代词,它)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主谓之间,取独)
锲而舍之 (代词,代雕刻的东西)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非蛇鳞之穴无可寄托者 (结构助词,的)
于
青,取之于蓝 (介词,从)
而青于蓝(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 (引进动作的对象,向)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无义)
答题方法: 比喻论证:①举例;②分析:把……比作……/用……比喻……,生动地讲述了……道理,从而有力论证了……观点(句、段、文)。③效果/体现好处:能把枯燥的说理变得通俗易懂,寓深奥于通俗之中。) 对比论证:①举例;②分析:……与……进行对比,阐明了……道理,从而有力论证了……观点(句、段、文)。③效果/体现好处:使阐述的事理更深刻,论证更具说服力。)
中心论点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固强学而求有之也。” ——《荀子·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