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文阅读
高三整理,小说的形象分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的如何塑造、作用和特征要素概括。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语文阅读
小说的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
如何塑造
正面:神态、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细节
侧面:他人衬托、对比,环境烘
作用
①充当行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②反映社会现实,寄托作者情感
③揭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思考
特征要素概括
外在
内在
身份
次要人物形象
如何塑造(同上)
①丰富小说内容
②衬托主要人物
③线索推动情节
④与主要人物共同揭示主旨
特征概括要素
物象
①对人物:象征人物品质,寄托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衬托人物形象
②对情节:线索,使小说结构清晰,推动情节发展
③对环境:交代背景,营造气氛,反映时代,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旨:暗示、揭示、深化主旨,寄托情感
小说的叙事特征
谁来讲故事
叙事人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特殊视角
儿童 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孩子涉世未深,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与成人世界不同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单纯、诗化、陌生化的小说特点。
女性 用女人的眼光、语气观看和叙述男人和身边的世界,它关注女性心理,用女性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情感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或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等。
老人 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旧情怀,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对自身、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动物 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它们使得原本仅有人的身影和足迹的文学世界也有着动物活跃的呼吸,洋溢着动物温暖的气息,从而更显出这个世界的跌宕多姿和生机勃勃。
故事怎么讲
叙事顺序
顺序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2)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1)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2)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叙事腔调
叙事腔调是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也可以说腔调即风格。比如鲁迅的幽默深刻,余华的冷峻悲悯等等。
叙事节奏(速度)
含义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它自己的节奏。当小说要加快叙事速度时,一般采用简练的概括性叙述:而当小说要放慢叙事速度时,就会进行大量的详尽的描写
叙事的速度是由情节发展决定的。有时小说情节发展的时间跨度较大,不可以事无具细一一道来,所以作者会在叙述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对情节内容加快或放慢速度,就如同视频播放时有加速和放慢功能一样
叙事节奏调节之如何放慢
场景、环境描写
能使小说的节奏变得舒缓。叙事和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述波澜的法宝,它们能让小说呈现出一种有张有弛的叙事节奏
抒情、议论与插入有关内容还可能插入回忆,叙说历史,展开联想 (如插入有关联的或类似的神话、童话、民间传说)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能舒缓原本紧张的情节,能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表达观点,能丰富小说内容,也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延迟与反复
延迟是在层层推进的情节中,故意给故事、人物、心理等设置障碍。比如《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牲畜林》,就五次采用延迟的手法。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这使小说充满幽默感和戏剧效果。
反复:《祝福》中三次描写祥林嫂的外貌,两次写祥林嫂说我真傻,真的··.”,还有不仅“我”在讲祥林嫂的故事,卫老婆子也在讲,祥林嫂自己也在讲,都属于反复的叙事手法。多重叙述互相补充、互为印证(有时是互为反证),不仅调节了叙事速度,也完善了情节。《有声电影》《石门阵》
叙事形式
记叙形式
对话式
情节上,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对话,某某和某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情感主题、审美感受上,某某的论调,隐含了作者.·.... 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思考
内心独白式
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小说主题
讲述式,;意识流式;荒诞魔幻式;横截面式;穿越式等
结构形式(情节安排特点)
情节一波三折。《警察与赞美诗》《项链》《药》《夜》
全文有线索贯穿 (双线、单线)
开头有悬念《祝福》。
中间有伏笔、铺垫、照应、突转、对比、抑扬等。《促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结尾方式: 欧享利式、悲剧式、喜剧式、夏然而止式、写景式、首尾呼应式等。《祝福》《促织》《警察与赞美诗》
“交织”的特殊叙事形式
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半张纸》《乞巧》回忆与现实交织
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呼兰河传》《安东洛夫卡苹果》《边城》虚构性、真实性与现实性等
例:[2018·全国] 结合《微纪元 (节选)》一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2019课标全国I】《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