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九上)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九上)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编辑于2023-01-07 10:48:39 河北省政治(九上)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富强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
意义
三个极大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三个显著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我国主力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活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标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会
地位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同步≠同等)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对策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
创新的含义
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影响
个人
惊喜,成就感,激情
社会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创新和改革的关系
创新促进改革
改革激发创新
创新永无止境
科技创新的现状
局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
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对我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教育普遍长度明显提高
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
努力学习,增强自身意志,多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从小事做起,勤动脑,多思考,多动手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如何认识和理解民主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做主
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形式。民主决策要求保障广泛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建议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决策的形式有社情名义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民主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是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生活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论的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的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发质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策
全民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立法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
立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执法机关如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等
执法要求,有权必有责,有权应监督,违法必追究
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司法要求,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查权
全民守法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全体守法的要求即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
文化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所以历久沧桑仍心火相传,历久弥新
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
做法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改革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融入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经过长期的历史起点,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文化基因
中华传统美德特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和乐风范,高尚节操,伦理规范,处事准则
做法
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凝聚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族精神
民族精神特点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梁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正式发展挑战
人口问题,基本特点
人口,技术,大人口素质偏低
新特点
人口增速缓慢,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
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政策意义: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资源现状
优: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劣: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体上资源紧缺
经济与资源的关系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变,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环境恶化,家具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共筑生命家园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然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要以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则为准则一,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
教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怎样做
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
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从日常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积极对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我国民族格局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行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加强和巩固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我们可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
尊重各民族的教育
自觉维护各民族的责任,义务干红破坏民族团结的人作斗争
维护祖国统一
如何反对分裂
反对分裂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战队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教会的名义搞暴力恐怖活动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去了之后,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务公司的责任
一国两制
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地位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关系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原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祈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
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包,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中华民族
意味着近代以来经久磨难的中国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前景
科学社会主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贡献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在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从2020年~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自信的中国人在哪些方面表现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自信的国人对发展有心
怎样做自信的人
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不妄自尊大也不固步自封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胸怀理想,求真务实,满怀激情,锲而不舍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