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选修一第1单元
高中新教材政治选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国家政体、各具特色的国家、单一制与复合制、一国两制、国家安全、国家的结构形式、利益集团/压力团体/倡议团体。
编辑于2023-01-08 23:27:57 云南各具特色的国家
国家
实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
国体:即国家性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性质。
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合适的政体可以巩固国体,不合适的政体会损害国体。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形成:①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组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史上的伟大创造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作用(重要性):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②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独特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基本特征:a.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都由选举产生b.遵循民主基本原则
形成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比轿彻底的产物
国家:美国、德国、发过、意大利、巴西
君主立宪制
基本特征:a.国家元首由世袭君主担任b.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形成原因: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
国家:英国、日本、荷兰、西班牙
联系:①属于代议制;②都是现代国家所采用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③相对于君主专制都是巨大的进步
区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与职权范围
议会制
内容:a.政府总揽国家行政权力b.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国家:英国、日本、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
总统制
内容:a.总统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b.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c.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国家:美国、俄罗斯、巴西
区分: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各具特色的国家
单一制与复合制
单一制
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关系(中央与地方):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形式职权。
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波兰、匈牙利。(法国:典型的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英国: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复合制
联邦制
组成单位: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关系(政体与部分):a.国家政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b.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有联邦政体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国家: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印度、巴西。
邦联制: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两种制度: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关系:“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香港与澳门:a.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b.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对高度自治权的行使具有监督的权力,绝不允许以“高度自治”为名对抗中央的权力。c.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确保香港、澳门长治久安。
台湾: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国家安全
含义: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地位: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
核心: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我国的国家安全观: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主权
含义: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内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地位:a.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权利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b.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表现:①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表现;②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国家权力
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
中央与地方
影响因素: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
原因(必要性):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划分(我国):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变行政区。
关系(我国):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政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正确处理(我国):①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的全局性利益与地方的局部性利益,国家的全局性问题与地方的区域性问题之间的关系;②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关键:发挥两个积极性;③中央与地方之间要有分权:中央与地方适度的分权既要实行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权力;④具体来说,在中央权力配置方面,实行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的权威。在地方权力配置方面,中央赋予地方以处理区域性问题和利益的权力。
影响因素:①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国家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利益集团/压力团体/倡议团体
含义: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告政策,以争取其他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地位: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及其成员利益
作用:资本主义集团: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
自利型:关心本团体及其成员的经济利益,往往是职业性、专业性、功能性的组合。
例如:商会、医生协会、教师协会。
公益型:争取非经济性共同理想。
列如:绿色环保组织、妇女权益保障组织。
政党
地位:阶级的领导者。
产生: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阶一定阶段的产物。
性质:有组织的政治团体。
目标:以执政为主要目标。包括推广政治思想、维护政治利益。
目标体现:政党的政治目标与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在政纲或党章中。
手段:参加选举
现代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我国)
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特点: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选修一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