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可分为课程基础知识和教学基础知识。课程基础知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讲述的是课程设计、课程目标、校本课程资源、实施建议。教学基础知识讲述的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从“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这两方面进行了重点梳理,考试必背。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课程基础知识
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
总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认识1600个汉字,会写800人左右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秒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
背诵优秀诗文6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校本课程资源
内涵
以学校为主体开发的适应学生特点的课程,它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能够而且应该参加开发的课程。
分类
功能特点
素材性资源
条件性资源
来源
校内
校外
开发的途径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建议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评价建议
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
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索精神与合作态度
教学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自学法“自主学习”
讲读法:讲述、讲解
朗读法
讲述法:教师口头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
问答法“谈话法”“提问法”
讲解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评价
种类
按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分类,可分为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
r按评价参照物的不同,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部差异的评价
按评价执行时间的不同,分为初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对象的参与情况,分为自主评价和他人评价
按评价采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主要功能
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
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
激励学生学习支票,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方式
书面考试是学习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