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包括: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重点背诵)、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简答/案例分析)。
编辑于2023-01-13 14:33:36 安徽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定义-管理道德又称道德规范,指规定管理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的总和
相关的道德观
功力主义道德观
a定义-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点行为才是善的(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b优点- 1如果该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的最大利益,就认为是善的 缺点2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坏他人利益的手段 3只规定了大部分人有利,没有规定如何在相关人员中进行分配,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形成贫富两极化
权力至上道德观
a定义-能尊者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b人权-人正当平等的享有的基本权利*言论,生存,选举,医疗保障)
公平公正道德观
定义-管理者不能因为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原因对部分员工歧视,按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定义-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企业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推己及人道德观
定义-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推己及人道德观所追求的结果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无怨,和为贵,也是今天所讲的合作,和谐,双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管理的特征
重点背诵- 1不仅把道德遵守的规范作为组织获利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更应从社会角度看问题 3不仅把人看作一种手段,更能把人看成目的 4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 5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6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导向 7尊重所有者利益以外的相关者
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三个层次,六个阶段)
层次 阶段
前惯例层次1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 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
2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是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
2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规则遵守
惯例层次1受他人期望影响 3做你周围人所期望的事
2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的期望反应 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正常的秩序
原则层次1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伦理准则的影响
5尊重他人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力
2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6遵守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
有关道德的研究表明 1人们一次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跳跃 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或堕落 3多数成年人的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他们被束缚于遵守社会准则和法律
子主题
2个人特性
a定义-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b管理者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与道德的关系 1自信心和自控力强的人,都会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2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就会摇摆不定,容易屈服于外力摆布
3组织的结构(组织对道德的影响巨大)简答
1组织内部机构和指责的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利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2组织内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3上级管理行为的表示作用(上行下效) 4讲评考核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偏重于成果则会不择手段去追求成果)
4组织的文化(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
5问题的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重点背诵)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企业的价值观
a定义-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是评价人或组织行为善恶的标准和原则(主要表现在全体员工对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
b价值经历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工业化初期
阶段二工业化中期
阶段三工业化后期
阶段四工业化时期
企业目标
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
企业相关利益 者价值最大化
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同时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社会责任
更小 ←
→更大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简答/案例分析)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