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知识梳理,包括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兼性厌氧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影响因素、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等内容。
编辑于2023-01-16 23:04:53 内蒙古自治区呼吸作用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兼性厌氧菌)
二氧化碳检测
澄清石灰水
浑浊程度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蓝绿黄、变黄时间长短检测CO2
酒精的检测
重铬酸钾溶液(H+)橙色→灰绿色
NaOH除去其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有氧呼吸装置)
煮沸封口一段时间,待氧气消耗再与澄清石灰水连通(无氧呼吸装置)
自变量:氧气有无
因变量:酵母菌的呼吸产物(相互对照)
细胞呼吸
概念:{有机物、细胞内}、氧化分解、{二氧化碳,其他产物、释放能量atp}
能量转化: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
生理意义:为生命呼吸供能、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肌质体线粒体的定向移动
有氧呼吸
{细胞、氧气,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酶的催化{二氧化碳,水,能量、atp}
细胞呼吸影响因素
呼吸速率
概念:单位数量的活体组织单位时间内分解有机物的速率,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
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吸收二氧化碳速率
影响因素
内部
遗传因素(决定酶种类,数量)
不同种类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
同一植物不同发育时期
外部
温度
本质: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超过最适温度,活性降低,变性失活
低于最适温度活性下降,受抑制
氧气
开始,无氧呼吸占优势
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抑制,有氧呼增强。
氧气浓度到达一定,有氧呼不再增强(受呼吸酶数量因素影响)
水
呼吸速率与含水量呈正相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
应用:低温低氧(干燥)→种子(湿度)→蔬菜水果
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
VCO2/VO2=4/3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
<4/3
有氧呼吸占优势
>4/3
无氧呼吸占优势
C5H5OH<CO2
有氧呼吸占优势,多余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判断
依据一:反应物和产物
消耗氧气
一定存在有氧呼
产生水
一定存在有氧呼
有酒精或乳酸
一定存在无氧呼
无二氧化碳释放
一定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
有二氧化碳生成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依据二:根据物质量关系
CO2=O2
仅进行有氧呼
CO2>O2
两类呼吸并存,差指为无氧呼吸量
CO2<O2
可能存在脂类氧化分解
C5H5OH=CO2
只进行无氧呼
依据三:根据场所
有线粒体结构,但只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
有线粒体参与→有氧呼(两类呼吸并存)
有氧呼吸三阶段
第一阶段
场所: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4[H]
少量能量
少量atp
第二阶段
场所:线粒体基质
反应式:2C3H4O3+6H20→酶→6CO2+20[H]
少量能量
少量atp
第三阶段
场所:线粒体内膜
反应式:24[H]+6O2→酶→12H2O
大量atp
三阶段元素中的去向
C的去向
C6H12O6→C3H4O3→CO2
H的去向
C6H12O6→C3H4O3、4[H]、20[H]→H20
O的去向
C6H12O6→C3H4O3+外界吸收的H20→C02
吸收O2氧化[H]→H20
大多数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
无线粒体的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蓝细菌,硝化细菌)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细胞膜内侧。
应用:
有氧运动
作物栽培及时松土
促进根部无机盐吸收
稻田定期排水
防止产生大量酒精导致根部腐烂
生产醋酸味精
发面
创可贴,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创造有氧环境,避免厌氧病菌繁殖
无氧呼吸
没有氧,有机物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
场所:均在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二阶段
第一阶段:C6H12O6→酶→2C3H4O3+4[H]+少量E
第二阶段
2C3H4O3+4[H]→酶→2C2H5OH+2C02+E(高等植物、酵母菌)
2C3H403+4[H]→酶→2C3H4O3+E(高等动物、高等植物器官{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人、乳酸菌)
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atp,其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和酒精中
应用:伤口过深/被锈铁钉扎伤,避免破伤风牙孢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引发破伤风。
呼吸作用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兼性厌氧菌)
二氧化碳检测
澄清石灰水
浑浊程度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蓝绿黄、变黄时间长短检测CO2
酒精的检测
重铬酸钾溶液(H+)橙色→灰绿色
NaOH除去其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有氧呼吸装置)
煮沸封口一段时间,待氧气消耗再与澄清石灰水连通(无氧呼吸装置)
自变量:氧气有无
因变量:酵母菌的呼吸产物(相互对照)
细胞呼吸
概念:{有机物、细胞内}、氧化分解、{二氧化碳,其他产物、释放能量atp}
能量转化: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
生理意义:为生命呼吸供能、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肌质体线粒体的定向移动
有氧呼吸
{细胞、氧气,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酶的催化{二氧化碳,水,能量、atp}
细胞呼吸影响因素
呼吸速率
概念:单位数量的活体组织单位时间内分解有机物的速率,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
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吸收二氧化碳速率
影响因素
内部
遗传因素(决定酶种类,数量)
不同种类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
同一植物不同发育时期
外部
温度
本质: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超过最适温度,活性降低,变性失活
低于最适温度活性下降,受抑制
氧气
开始,无氧呼吸占优势
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抑制,有氧呼增强。
氧气浓度到达一定,有氧呼不再增强(受呼吸酶数量因素影响)
水
呼吸速率与含水量呈正相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
应用:低温低氧(干燥)→种子(湿度)→蔬菜水果
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
VCO2/VO2=4/3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
<4/3
有氧呼吸占优势
>4/3
无氧呼吸占优势
C5H5OH<CO2
有氧呼吸占优势,多余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判断
依据一:反应物和产物
消耗氧气
一定存在有氧呼
产生水
一定存在有氧呼
有酒精或乳酸
一定存在无氧呼
无二氧化碳释放
一定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
有二氧化碳生成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依据二:根据物质量关系
CO2=O2
仅进行有氧呼
CO2>O2
两类呼吸并存,差指为无氧呼吸量
CO2<O2
可能存在脂类氧化分解
C5H5OH=CO2
只进行无氧呼
依据三:根据场所
有线粒体结构,但只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
有线粒体参与→有氧呼(两类呼吸并存)
有氧呼吸三阶段
第一阶段
场所: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4[H]
少量能量
少量atp
第二阶段
场所:线粒体基质
反应式:2C3H4O3+6H20→酶→6CO2+20[H]
少量能量
少量atp
第三阶段
场所:线粒体内膜
反应式:24[H]+6O2→酶→12H2O
大量atp
三阶段元素中的去向
C的去向
C6H12O6→C3H4O3→CO2
H的去向
C6H12O6→C3H4O3、4[H]、20[H]→H20
O的去向
C6H12O6→C3H4O3+外界吸收的H20→C02
吸收O2氧化[H]→H20
大多数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
无线粒体的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蓝细菌,硝化细菌)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细胞膜内侧。
应用:
有氧运动
作物栽培及时松土
促进根部无机盐吸收
稻田定期排水
防止产生大量酒精导致根部腐烂
生产醋酸味精
发面
创可贴,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创造有氧环境,避免厌氧病菌繁殖
无氧呼吸
没有氧,有机物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
场所:均在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二阶段
第一阶段:C6H12O6→酶→2C3H4O3+4[H]+少量E
第二阶段
2C3H4O3+4[H]→酶→2C2H5OH+2C02+E(高等植物、酵母菌)
2C3H403+4[H]→酶→2C3H4O3+E(高等动物、高等植物器官{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人、乳酸菌)
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atp,其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和酒精中
应用:伤口过深/被锈铁钉扎伤,避免破伤风牙孢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引发破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