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与生活(19版)-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本思维导图为阅读《心理学与生活》(19版)的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整理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主要包括心理学定义、目标,以及心理学的主要流派(重点)。
编辑于2023-01-19 17:15:29 北京市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为何独具特色
定义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学科的研究
精神过程=心理过程
科学的
指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特点
可重复性
规律性
关键
有原则
遵循一定的过程
行为
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个体
是心理分析的对象,包括人类个体和动物个体
心理
心理过程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心理的科学
目标
基础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行为
应用心理学比基础心理学多一个目标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描述
描述所发生的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一下几个关键点
关键点
行为数据
心理学家用行为数据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描述,这些行为数据包括,机体发生的行为及行为发生时的环境。
分析水平
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
不同的分析水平对应着不同的问题
例如
整体的人类行为
行为单元
生物基础
描述的原则
客观
客观,即按照实施的本相去收集他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种样子。
客观性有利于防止观察者都可能吧自己的主管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
解释
解释所发生的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心理学中的解释一般认为,机体、秉性和条件(或者环境)变量在行为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
事情发生的影响因素
机体变量(秉性变量)
行为的内部觉醒因素,包括基因构成、动机、治理水平或自尊等;
环境变量(情境变量)
行为的外部决定因素
另一种分类
自变量
因变量
综合考虑收集到的数据
预测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是指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科学的预测是基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
因果预测详细地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控制
控制发生的事情
控制是最核心的、最激励人心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维持或停止它,并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流派)
心理学开始的时间
西方心理学
威廉·冯特,1879年在德国的菜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这是标志,开山鼻祖
之前是在生理学和哲学之下的
斯坦利·霍尔,1883年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铁软纳,冯特的学生,是一名早期的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的实验室在康奈尔大学;
威廉·唐姆斯,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心理学教科书之一;
斯坦利·霍尔,1892年建立美国心理学协会。
中国心理学
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1917年,由北京大学首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1918年陈大齐出版了《心理学纲要》;
1920年南京高师成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正式成立;
1922年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质——《心理》由张耀翔编辑出版。
流派
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结构主义(构造主义)
心理的内容
研究心理的结构
代表人物
冯特
铁钦纳
流派名字
结构主义
构造主义
研究对象
心理的结构
例如
感觉
知觉
意向
观念
激情
情绪
···
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研究方法
内省法
就是使劲想
观点
铁钦纳利用内省法考察意识的成分,来理解心理内容是“什么”,不考察心理是如何进行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进行。他的观点后来发展为“结构主义”。
研究意识,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假设: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心理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铁钦纳企图建立一个像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的心理元素周期表。
后人评价
简化论的,把所有的人类体验简化为简单的感觉;
元素论的,寻求把成分或者元素联结起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的或整体的行为;
心灵主义的,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忽视对那些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包括动物、儿童以及精神混乱者的研究。
重要分支
德国心理学家
马克思·魏特墨
格式塔心理学
关注把许多体验作为完型——有组织的整体——被精神所理解的方式
而不是把它们作为简单部分的总和
格式塔心理学仍然影响着对知觉的研究
反对者和观点
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反对者是格式塔心理学,由马克斯·魏特墨(MaxWertheimer)开创。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知觉研究方面。此学派反对结构主义只强调分析的观点,认为外界物体是在经验里被组织起来,被知觉为整体的。它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强调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过程。
机能主义(功能主义)
有目的的心理
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创始人
约翰·杜威
代表人物
威廉·詹姆斯
安吉尔
流派名字
机能主义
功能主义
研究对象
意识流
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行为的目的
心理的目的
研究方法
客观观察法
观点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元素。
不关注由什么组成(内容),只关注有什么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关注能够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地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对于机能主义者,通过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
后人评价(非官方)
融入了百家特长
多个代表人物并没有统一的流派,只是为了反对构造
存在内在矛盾
意识观的自我冲突观
甚至觉得人类心理的机能是天赋的
泛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现象是个整体
创始人
马克斯·魏特墨
代表人物
伟特·海默
柯勒
考夫卡
流派名字
格式塔心理学
研究对象
知觉研究
研究方法
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知觉研究方面。此学派反对结构主义只强调分析的观点,认为外界物体是在经验里被组织起来,被知觉为整体的。它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强调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过程。
后人评价
当代心理学
生物学观点
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书上原话)
所有的行为是生物因素导致的
创始人
代表人物
流派名字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心理生物学研究者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精确的分析水平上理解行为
观点
所有的行为是生物因素导致的
此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他们认为虽然环境和经历可能通过改变内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但是行为最终还是由生物因素导致的。
基本假设
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即使最复杂的现象,也能够通过被分析或简化为更小更具体的单位来理解。
后人评价
内部流派
行为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是研究脑的功能的科学
创始人
流派名字
行为神经科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观点
神经科学是研究脑的功能的科学,行为神经科学试图理解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脑的加工过程,诸如:感觉、学习和情感。
后人评价
认知神经科学
心理动力学观点(精神分析)
行为是由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创始人
维也纳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荣格
阿德勒
流派名字
心理动力学
精神分析
研究对象
本我
自我
超我
研究方法
释梦
自由联想
生活史法
理论来源
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
观点
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人的行为都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紧张度。
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多驱使
强调儿童早期是人格形成的阶段
动机原则
是由维也纳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发展来的。他强调童年的早期的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但是现代的精神动力学家扩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包括了发生在个体的整个人生中的社会影响和互动。
影响
弗洛伊德的思想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贡献表现在有关儿童发展,梦、遗忘、无意识、动机、人格和心理分析治疗等不同侧面。他的思想从来都不是系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相反,它们是一个迷恋于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别活跃的头脑的产物。
扩宽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梦···
后人评价
过于强调将无意识和意识
过分将无意识和意识过分的对立起来
分支和衍生
新佛洛伊德主义
包括了发生在个体的整个人生中的社会影响和互动
行为主义观点
行为主义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创始人
华生《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流派名字
行为主义
研究对象
外在行为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点
行为主义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步骤
①先行的环境条件,即对行为发生前的环境进行分析;
②行为反应,他们把行为反应——研究的主要对象——看做是理解、预测和控制的行为;
③他们查看跟随反应出现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后人评价
变得科学了——注重科学实验
过于看重外在的行为
把心理学的范围缩小了(不重视内在)
强化和惩罚的好处
影响
①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
②尽管行为主义者使用非人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行为主义的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问题。行为主义的原则产生了一套更为人性化的教育儿童的方法(通过正强化而非惩罚);
新的修正行为紊乱的疗法,以及创建理想化社会的指导方针。
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观点是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
创始人
代表人物
卡尔·罗杰斯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比较有名
亚伯拉罕·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流派名字
人本主义
研究对象
行为
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关注个人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
(行为主义)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
研究方法
现象学
观察法
观点
认为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其观点具体包括:
①他们以现象学为基础,研究事件的个体的自我角度,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
②研究人类行为模式的整体,而不是试图将人的心理分解为部分来研究。
③卡尔·罗杰斯(CarkRogers)强调个体有自我成长和健康发展的内在倾向性。
④亚伯拉军·马斯洛(AbrahamMaslow)认为个体倾向于使他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即获得自我实现。
⑤研究整体的人,要求从对社会力量和文化力量认识相伴的关于个体心理、身体以及行为的完整知识来理解人的行为。
⑥对攻击的研究:考察阻碍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适应不良的因素、社会条件和目标。
影响
人本主义观点扩大了心理学的领域,把从文学、历史和艺术的研究中得到的有价值的内容都包括了进来。帮助心理学使其焦点超越了人性的负性力量以及人性中和动物相似的那一面。
心理学因而成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学科。人本主义观点对心理治疗新方法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为心理学增加了人文色彩
后人评价
认知的观点
关注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包括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探索人们在目睹暴力行为时经历的攻击性思维和幻想,同时注意攻击性想象以及伤害他人的意图。研究电影和录像中的暴力的影响。
是行为主义局限的另一个挑战——认知革命
在认知模型中,行为只是部分地向行为主义所认为那样,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的行为结果所决定
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维方式中产生的,而并非是从过去使用过的可预测的方式中产生
创始人
代表人物
前
皮亚杰
后
奈瑟尔
纽维尔
西蒙
流派名字
认知心理学
研究对象
人的思想以及所有的认知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研究方法
观点
关注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包括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探索人们在目睹暴力行为时经历的攻击性思维和幻想,同时注意攻击性想象以及伤害他人的意图。研究电影和录像中的暴力的影响。
该观点认为行为部分地由过去的经历决定,但是也受个体对这个世界应该如何的思考和想象的内部世界的影响,个体对现实的反应和客观世界是不一致的,但是和个体思维和想象的内部世界中的主观现实是一致的。认为个体的主观世界比行为发生的客观世界更重要。
认知心理学家把思维同事看作外显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地位
由于它对心理过程的关注,许多研究者把认知观点看作是在今天的心理学中占优势的观点。
主流方向
后人评价
进化心理学
寻求将当代心理学与进化论联系起来。进化论的自然选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它们的基因)。心理能力和体能力一样也是适应的结果。
创始人
流派名字
进化心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框架模型
七个人类基本动机
观点
寻求将当代心理学与进化论联系起来。进化论的自然选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它们的基因)。心理能力和体能力一样也是适应的结果。
与其他观点最基本的不同在于,它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原则。
框架模型
亲本投资理论
生物进化的快策略、慢策略
炫耀性消费
孔雀的尾巴
男的带金链子
后人评价
由于进化心理学家无法做实验来区分进化的过程,因此他们必须特别创造性地提供能支持他们的理论的证据。
局限性
进化太漫长,无法证明
文化观点
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创始人
流派名字
跨文化思维
研究对象
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研究方法
观点
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他们想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人,还是只适用于一个较小的特定人群。
文化心理学家指出,来自某一群体的心理学原则不能机械地应用于其他的群体。他们涉及到的概念有:认知、人类发展、情绪、社会准则和自我的观点。
后人评价
局限
文化的观点常常产生一些直接挑战其他观点的结论。1927年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通过描述新儿内亚特罗布莱恩(Trobriand)岛民的家庭实际情况——权威在母亲而非父亲这一边,彻底地批评了弗洛伊德的以父亲为中心的理论。
因此,文化的观点认为心理动力学观点的一些通用的主张是不正确的。
可能引发冲突
优点
文化的观点对忽视文化差异性和丰富性的理论提出了一个持续的重要挑战。
对比
流派简单对比(基于视频)
构造
研究对象
意识
研究方法
内省法
观点
心理有像元素一样的组成部分,构建心理学的元素周期表
评价
心理无法确切的分割为部分或元素
机能
研究对象
意识流
意识的功能
研究方法
内省法
观点
意识的功能
评价
对比构造注重整体
精分
研究对象
意识
潜意识
研究方法
催眠法
释梦法
观点
拓宽了影像行为的不但有意识也有潜意识
行为由意识和潜意识等基本动力决定
评价
好
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坏
将意识与潜意识对立起来
行为
研究对象
行为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点
只研究行为
人的行为都是由外在环境决定
评价
好
科学实验严谨和科学
坏
不研究内心,缩窄了心理学的范围
人本
研究对象
人格
研究方法
综合
观点
人性本善
评价
扩大了心理学的科学色彩
让心理学更加和蔼可亲
认知
研究对象
认知过程
将人脑比作电脑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计算机模拟法
观点
人脑比计算机更高级和优秀
进行判断过程时是认知过程在处理
评价
研究热点
进化
研究对象
基因
适应性行为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点
基于进化论
评价
不能实证
文化
研究对象
跨文化
研究方法
实验
被试很多
观点
推广到更广泛群体的时候要谨慎
评价
大势所趋
有关心理学的主题和研究方法之争
结构主义(又译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
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
心理学家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