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2 中国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
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包括1.粮食安全的概念、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3.粮食生产的基础、4.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5.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2.2 中国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
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的概念
粮食安全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安全的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影响粮食安全的四环节: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贸易
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
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3.粮食生产的基础
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为基础
4.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5.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例:农膜,化肥农药残留,“三废”污染,土壤肥力降低,荒漠化)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1)1949年以前,扩大耕地面积
(2)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手段)
(1)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
(2)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
(3)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4)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5)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
(6)发展农业机械化。
3.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的手段
(1)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1,跨区调剂方向:以前“南粮北调”,目前是“北粮南运”
2,目前的粮食净调出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海南,安徽等省区
(2)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3)建立粮食储备
1,主要目标:抑制全国性的市场波动和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局部市场波动
2,主要功能:属于战略储备,兼顾部分调剂市场的后备储备功能(调节粮食市场,救灾备荒,应对战争等突发事件)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
2.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2)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
(1)坚守耕地质量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开辟废弃土壤复垦
(2)提升耕地质量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建设高标准农田
推广保护性耕地技术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
(3)推进粮食安全保障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
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
加强粮食流通及存储的监管
(4)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
完善粮食补偿机制
稳定粮食价格,保障收益
建设气象等农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