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概括,包括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等内容,内容全面,逻辑清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物质及其变化
离子反应
电解质的电离
导电原理
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能导电:金属,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碱盐熔融
电离
物质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时解离或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根要拆,弱酸根不能拆 熔融状态下强酸和弱酸的酸式酸根均不能拆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应为化合物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除水和酸))
离子方程式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实质:溶液中某些离子间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但可以表示一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一类反应,并揭示这类反应的实质
离子共存
无沉淀生成(难溶物质)
无气体产生(挥发性质)
不生成水,弱酸,弱碱(难电离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基本概念
升失氧化(还原性)还原剂(氧化产物)
降得还原(氧化性)氧化剂(还原产物)
电子转移的方法
双线桥法
标价态
连双线
注得失
单线桥法
箭头必须由失电子物质指向得电子物质,箭头两端对准得失电子元素
只需标明电子转移总数即可,无需标得失
基本规律
强弱规律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确定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越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成被还原的程度判定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判断
价态规律
难易律
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一氧多还)
氧化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一还多氧)
转化律
相邻价态转化最易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反应转为中间价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还反应
守恒律
价态↑与↓个数相同,失电子与得电子相等
配平
化合价升降守恒—配两剂产物
电荷守恒规律—配离子
质量守恒规律—配其他物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
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
同一事物可同时分属不同类别
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同层间相互独立不交叉)
1.物质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混合物
2.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3.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大多为非金属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4.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①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②
成盐氧化物(能和酸/碱反应)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一种盐+水)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一种盐+水)
复杂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组成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其容纳分散质的作用
分散质粒径
<1nm 溶液
稳定均一
1-100nm 胶体
较稳定均一
>100nm 浊液
不稳定不均一
胶体
液溶胶:豆浆,牛奶,血液,蓝黑墨水,淀粉溶液 气溶胶:纺织或食品厂弥漫于空气中的有机纤维/颗粒,烟,云,雾 固溶胶:有色玻璃,水晶,土壤胶体,一些纳米材料
胶体制备:向沸水(蒸馏水:防止胶体聚沉)中滴加饱和FeCl₃(aq),当溶液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得到Fe(OH)₃胶体
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用光束照射胶体,在光束垂直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
分离溶液、浊液、胶体
溶液(浊液)—过滤
胶体(浊液)—过滤
胶体(溶液)—半透膜渗析
物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