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学九上(3)
九上化学第3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分子与原子、原子的构成、元素三部分内容。
九上化学第八单元、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程度、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九上化学第七单元、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程度、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九上化学第六单元、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程度、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化学九上 (4)
第三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分子与原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根本区别
分子可以再分
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核(+)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 均为稳定结构)
2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常见原子团离子
NH4+ OH— NO3— SO42— CO32—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3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即m C × 1/12),其他的原子与他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符号为 Ar
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元素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书写方法
一大二小
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物质,如 Fe、He、C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后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 3O:只表示 3 个氧原子
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7 横行(7 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18 纵行(16 族) 各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注意:原子序数=质子数
分类
金属元素:如 Mg、 Al “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非金属元素:如 N、 C
稀有气体元素:如 He Ne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 或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O、 Si、 Al、 Fe)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人体内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 中的钙是指钙元素。(其它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