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梳理,包括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等等。
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梳理,包括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卡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相关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案例
①夏天阴天/多云的白天不太热(反射)
②雾霾严重时,能见度低,阴天天暗(反射)
③“红灯停”(散射)
④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散射)
⑤朝霞晚霞(散射)
⑥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亮(晨昏蒙影)(散射)
⑦雪盲症(反射)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海拔(地势)、天气(蜀犬吠日)、纬度(低纬向两极递减)
吸收作用较小
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例:
①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②人造烟幕,燃烧秸秆(增强大气逆辐射)
③大气短波辐射能进入玻璃温室,被地面吸收后产生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穿过玻璃, 大气逆辐射增强
过程:①太阳暖大地②大地暖大气③大气还大地
大气热力环流
高压等压面上凸,低压等压面下凹(高高低低)
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等压面相反
(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注意:仅在同一水平面上区分高低压(P近地面>P高空)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①人为排放废热②建筑密集 ③城市路面硬化,绿化少,地面吸热多升温快
山谷风
山风:夜晚山坡降温快,近地面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坡下沉,形成山风。 谷底空气堆积迫使暖空气抬升(“巴山夜雨涨秋池”)
谷风:白天山坡升温快,近地面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氧(体积分数占99%)
二氧化碳
用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排放量增加
原因:①化石燃料燃烧②人为破坏植被
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地区,极端天气多发
臭氧
用途: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空洞原因:氟氯烃排放(最早出现于南极地区)
水汽
含量
水平方向
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垂直方向
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杂质
在近地面大气中,陆地多于海上,城市多于农村,冬季多于夏季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①充足的水气②杂质③降温
雾霾
形成条件:①凝结核②对流运动弱(风小)
影响:能见度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通行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高度: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
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5℃~-50℃)
特点: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上冷下热的原因: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平流层
高度:12-50km
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50℃-0℃)
臭氧层(15km-30km)
吸收紫外线
高层大气
高度:50km+(Tmin=-90℃)
现象:①流星体②极光③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特点:远离地球,引力小,空气密度小,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实现无线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