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高考地理——03地球上的大气(持续更新中)
根据新高考地理内容制作,这一章节主要包括大气的运动与水平运动、大气环流与气候、常见的天气系统,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适用于高中生、教资科三考生和考研学生。
按大洲描述世界各国的名酒和代表性酒,包含大洋洲、 美洲、亚洲、非洲、欧洲等。
这是一篇关于大数据思维导图,大数据导论,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大数据,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能对感兴趣的小伙伴学习提供帮助。
常见的openLayers的API,包含了Map(地图),Layer(图层),Source(数据源),Feature(要素)的常见属性和方法,有助于初学者学习Openlayers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热力作用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等。
2)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特点
①对流层
a.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平均厚度12 km;
b.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降低6℃;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多变。
②平流层
a.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空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c.天气晴朗
③高层大气
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3)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如蓝光)越容易被散射。
2)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越强。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其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与风
一、热力环流
1.形成过程
地区间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热力环流实例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郊风
二、等压线与风
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1)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3.风力大小的判断
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大气环流与气候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形成
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和冬季风
2.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和夏季风
气候
1.气温
1)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14点前后气温最高。
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
2)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年较差
同纬度地区,内陆大于沿海
同纬度的大尺度地区平原(盆地)大于高原
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2.降水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过饱和);冷凝(气温持续降低);有较多的凝结核。
2)主要降水类型
①对流雨:空气受热上升。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常见于赤道地区及温带地区的夏季午后。
②地形雨:暖湿气团遇地形抬升,主要分布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③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抬升,常见于温带地区。
④台风雨:由台风引起的降雨,强度大,伴随大风,常见于低纬地区大陆东岸。
3.主要气候类型
1)低纬度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中纬度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3)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区
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结构特征: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多阴雨、大风天气;降水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2.分类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低压(气旋)
逆时针方向旋转
辐合上升
实例: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高压(反气旋)
顺时针方向旋转
下沉辐散
实例: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气象灾害
1.台风灾害
1)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2)在我国时空分布:多发于夏秋季节,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
3)措施:及时预报,做好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这些是防治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2.暴雨洪涝灾害
1)成因:锋面、气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易造成地表水泛滥。
2)在我国时空分布:夏季,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雨,东部地区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3)措施:为缓解暴雨洪涝灾害,应加强监测预报和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疏浚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堤坝。
3.干旱灾害
1)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2)在我国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3)措施:为缓解旱情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可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开挖机井,适度抽取地下水;加强对干旱的监测和预报。
4.寒潮灾害
1)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2)在我国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3)措施:为预防寒潮,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防寒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