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KPI
详细介绍了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三级指标及评价方法,是指导汽车整车设计及评价的优质资料。
编辑于2023-01-28 20:51:19 天津市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KPI
1. 外观内饰品质
外观品质
车身及外饰件匹配
评价机盖、翼子板、前后保险杠、灯具、车门、侧围、尾门等车身及外饰件匹配的间隙和面差大小、间隙面差是否左右均匀一致,是否对称
车身及外饰质感
从视觉及触觉上评价车身及外饰件边缘的平整度、有无凹凸毛刺、有无油漆流挂、橘皮、颗粒感等漆面质量、漆面光洁度、外饰件外观效果和品质感,同色金属件和非金属件之间有无色差,轮毂尺寸大小及造型高级感
操作品质
评价车辆机盖、后备厢/尾门、车门、油箱盖等开启关闭时操作力大小、车门关闭时吸入感的操作品质
声品质
评价车辆车门、机盖、后备厢/尾门开启关闭的声音品质,中控解锁时声音大小,车门、机盖、后备厢/尾门关闭是否有金属撞击声,是否有厚重感。
造型品质
评价车辆外观型面线条造型是否豪华感/科技感,造型风格一致性,总体造型是否有高级感
内饰品质
造型品质
评价车辆内饰造型是否新颖、具有豪华感/科技感等,内饰功能模块划分是否人性化、无杂乱感
感知品质
从视觉、触觉、听觉方面评价内饰感知质量,内饰件颜色搭配是否合理、有层次感,视觉上各零部件纹理协调:内饰零部件是否存在尖锐棱角、毛刺等,材质是否为软性材质和皮革材质,遮阳板、出风口、手套箱等内饰功能件操作是否有异响
内饰件匹配
评价车辆内饰中控面板、门内饰板、座椅、方向盘、中央副仪表台等与周边零件配合的间隙面差大小及是否均匀
功能开关品质
中控区域开关
评价车辆点火开关、空调开关、紧急报警开关、仪表亮度调节开关等中控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方向盘区域开关
评价车辆灯光开关、雨刮开关、巡航开关、方向盘多功能按键、喇叭等方向盘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车门座椅区域开关
评价车辆电动车窗开关、外后视镜调节开关、中控锁开关、电动座椅调节按键等车门及座椅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天窗控制区域开关
评价车辆项灯开关、眼镜盒开关、天窗开关等天窗控制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换挡区域开关
评价车辆EPB开关、驾驶模式选择开关、驾驶辅助开关、娱乐系统操作开关等换挡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其它区域开关
评价车辆其它区域功能件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2. 人机工程
乘员空间
前排空间
评价车辆前排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肘部空间、臀部空间、膝部空间、脚部空间(驾驶员区域包含歇脚区)是否合适,A柱造型是否引起乘员压抑感
第二排空间
评价车辆第二排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臀部空间、膝部空间、脚部空间,后排总体横向宽度和压抑感,第二排地板中部有无凸起
第三排空间
评价车辆第三排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臀部空间、膝部空间、脚部空间,第三排总体横向宽度
储物空间
车内储物空间
评价车辆车厢内部储物空间布置合理性、数量、有效空间大小及物品取放便利性,包括中央副仪表台区域、手套箱、车门内板、座椅下方及侧面、顶盖区域
行李厢空间
评价车辆行李厢空间大小及有效容积、离地高度、装载难易程度,SUV/MPV车型关注后排座椅放倒后与行李厢的平整性
上下车便利性
上下车舒适性
评价乘员上下车时身体的运动幅度大小,乘员上下车是否便利舒适
上下车障碍
评价乘员上下车时容易磕碰到的车身侧围和车内零部件及障碍可接受程度
车门开启关闭舒适性
评价车门开闭时车门内外手柄位置,车内开门时车门开启角度是否过大或过小,适中为最好
驾乘坐姿
乘坐舒适性
评价乘员在车内正常乘坐时的乘坐位置是否合适,正常坐姿下是否感到疲劳
调节范围
综合评价车辆方向盘、座椅的调节范围和踏板、换挡机构的操作行程是否符合驾乘人员舒适性的需求,是否容易获得良好的驾乘姿势
驾乘支撑性
评价车辆座椅、车门内板、踏板、地板、中央副仪表台等对乘员驾乘的支撑性是否舒适,是否利于乘员舒适的驾乘坐姿
踏板系统
评价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的高度、角度位置合理性、踏板尺寸大小、踏板表面防滑处理及有无松旷感、是否利于操作,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的相互位置关系,是否利于驾驶员在两踏板之间切换
换挡机构
正常驾驶坐姿,评价换挡杆位置的合理性及在挡刚性感(车辆在挡时换挡杆的晃动情况),是否利于操作
操作便利性
仪表关键信息
评价组合仪表总体布局及位置合理性,车速表、里程表、转速表、油量表,电动汽车 READY/OK信号显示及剩余电量显示等车内仪表关键信息是否便于查看、有无遮挡,显示内容是否清晰,有无炫目反光
开关操作性
评价车辆中控区域(点火开关、空调开关、紧急报警开关、仪表亮度调节开关等)、方向盘区域(灯光开关、雨刮开关、巡航开关、方向盘多功能按键、喇叭等)、车门座椅区域(电动车窗开关、外后视镜调节开关、中控锁开关、电动座椅调节按键等)、天窗控制区域(顶灯开关、眼镜盒开关、天窗开关等)、换挡区域(EPB开关、驾驶模式选择开关、驾驶辅助开关、娱乐系统操作开关等)开关按键的标识视认性、位置便利性、开关按键操作空间
遮阳板(帘)操作性
评价车内遮阳板(帘)操作便利性及遮阳效果
方向盘操作性
评价车辆方向盘上下及前后位置是否适合、方向盘握感、是否可多向调节(是否有电动调节),是否易于驾驶员操作
四门两盖、油箱盖/充电口盖操作性
评价车辆四门两盖、油箱盖/充电口盖板开启方式是否利于操作,开闭力大小是否适中
维修保养便利性
评价车辆是否便于日常玻璃水及各种油液添加维修保养、蓄电池位置、备胎及维修工具使用和查看便利性
充电便利性
评价电动汽车快慢充电口位置合理性及充电操作便利程度
视野
车内视野
评价驾驶员在正常坐姿下,车内仪表及中控面板、各种功能件开关的视野范围是否良好
前视野
评价驾驶员在正常坐姿下的驾驶员前上下视野及A柱视野,前向视野开阔程度及有无压抑感,A柱障碍角的大小
内后视镜视野
评价内后视镜后方视野范围,内后视镜尺寸、位置和调节性,后窗玻璃可视面积,后座头枕及高位制动灯、后雨刷器等视野盲区
外后视镜视野
评价外后视镜视野范围,外后视镜大小、位置和调节性,外后视镜的视野盲区及加热效果等
辅助视野
评价车辆辅助视野图像在白天及夜间是否清晰、倒车轨迹显示准确度及视野开阔程度情况
前雨刷视野
评价车辆前雨刷刮刷区域面积大小、刮刷干净程度、A柱附近刮刷残余面积、雨刷刮板的突出部分等
后雨刷视野
评价车辆(一般为两厢车、SUV、MPV、轿跑造型车辆)后雨刷位置合理性、刮刷面积大小及刮刷干净程度
乘员视野
评价车内除驾驶员外乘员的视野开阔程度
侧方视野
评价车辆右侧A、B、C柱对驾驶员视野的遮挡情况及行驶安全性
炫目反光
评价车辆内部零部件反光造成的驾驶员视野干扰程度,包括仪表台上部反光、仪表台侧面装饰条反光、中控显示器反光及其它装饰件反光等:夜间组合仪表、中控显示器、开关按键背光是否刺眼、炫目
夜间灯光视野
评价车辆夜间行驶近光灯、远光灯的照明范围、亮度、均匀度及穿透力等情况
3. 座椅性能
座椅舒适性
座椅尺寸
评价车辆座椅坐垫及靠背尺寸大小是否合适,乘员乘坐是否舒适
坐垫舒适性
评价车辆座椅坐垫填充物/面料硬度、乘坐有无异物感、坐垫对臀部和腿部的支撑包裹性、坐垫角度是否合适
靠背舒适性
评价车辆座椅靠背填充物硬度、靠背对背部的支撑包裹性、靠背角度调节是否合适
腰部支撑
评价车辆座椅腰部支撑的位置是否合适、腰部支撑可调节程度是否舒适
进出舒适性
评价车辆座椅在乘员进出时坐垫及靠背的边缘是否对乘员臀部、腿部及背部造成不适感(坐垫及背部边缘要有一定的支撑,过软或过硬都不舒适)
座椅透气性
评价车辆织物座椅或皮革座椅的面料透气性,长时间驾乘乘员臀部、腿部、腰部和背部是否有闷热潮湿感
座椅配置
评价车辆座椅的调节功能是否丰富、方便,座椅是否具备电动调节、座椅记忆、座椅加热、通风、座椅按摩等功能
头枕舒适性
头枕尺寸
评价车辆头枕尺寸大小是否合适
头枕支撑
评价车辆头枕支撑是否柔软舒适
距离感
评价头枕与乘员头部的距离是否合适,乘员自然坐姿状态下头部轻微后仰是否能接触头枕
座椅操作性
座椅前后调节
评价车辆座椅前后位置调节是否利于操作
座椅上下调节
评价车辆座椅上下位置调节是否利于操作
靠背调节
评价车辆座椅靠背位置调节是否利于操作
头枕调节
评价车辆头枕上下、前后位置调节是否利于操作
后排座椅调节
评价车辆后排座椅前后调节、后排放倒等是否利于操作(尤其是SUV、MPV车型)
功能键操作性
评价车辆座椅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记忆、通风、按摩等功能按键的操作性
安全带舒适性
操作性
评价车辆安全带拉出及卷收过程中,拉出力是否适中,安全带拉出是否顺畅无卡滞:卷收速度是否适中,卷收是否顺畅无卡滞:安全带上下调节是否便利;评价安全带使用过程中是否便利,安全带插入时与周边部件有无干涉:后排安全带带扣锁是否硌臀,后排安全带是否良好固定
舒适性
评价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肩部、颈部、胸腹部有无压迫感
外观品质
造型美观性
评价车辆座椅的造型、纹理是否新颖美观,是否与整车定位和内饰造型风格协调
面料质感
评价车辆织物座椅或皮革座椅面料触感是否舒适、有质感
动态性能
动态舒适性
评价车辆在动态行驶过程中,座椅对乘员的支撑性、包裹性、隔振性等是否舒适
动态包裹性
评价车辆座椅在车辆转弯、变线等动态行驶过程中,座椅的包裹性,座椅是否在动态行驶过程中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撑和包裹
4. 人机交互和娱乐系统性能
组合仪表界面
仪表信息显示
评价车辆组合仪表车速、里程、转速、水温、油量、胎压、油耗等车辆信息显示的丰富程度,重要信息是否显示在合适的位置
仪表界面科技感
评价车辆组合仪表界面是否具备全液晶仪表盘、多功能显示屏等科技感配置
仪表界面清晰度
评价车辆组合仪表界面色彩搭配,是否存在色差、色彩过渡是否自然,车辆组合仪表信息显示的清晰程度,界面背景、文字、线条图形是否模糊等
组合仪表操作性
仪表按键操作性
评价车辆组合仪表按键操作便利性及标识视认性
仪表菜单逻辑性
评价车辆组合仪表菜单的排列逻辑性,菜单逻辑是否满足大众使用习惯、常用功能菜单是否易查找
仪表内容切换速度
评价车辆组合仪表菜单内容切换时响应速度,有无卡滞不顺畅
中控显示器界面
界面信息显示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收音机、多媒体播放、导航、车辆状态信息、车辆模块功能控制等车辆信息显示的丰富程度
界面科技感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界面是否具备全液晶显示屏、多功能显示屏等科技感配置
界面清晰度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界面色彩搭配,是否存在色差、色彩过渡是否自然,车辆中控显示器信息显示的清晰程度,界面背景、文字、线条图形是否模糊等
中控显示器操作性
显示器按键操作性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按键操作便利性及标识视认性
显示器触屏操作性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触屏操作便利性及标识视认性,触屏操作响应速度
显示器菜单逻辑性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菜单的排列逻辑性,菜单逻辑是否满足大众使用习惯、常用功能、重要功能(如空调)菜单是否易查找
内容切换速度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菜单内容切换时响应速度,有无卡滞不顺畅
语音交互
操作便利性
评价语音交互系统的开启方式是否便利(按键开启、语音唤醒开启),响应时间是否迅速无延时,有无语音唤醒误启动,启动后在线时间
语音识别能力
评价语音交互系统对普通话、方言、语速快慢等输入指令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语音系统的智能度、亲和度
语音控制
评价语音交互系统控制范围是否包含常用功能,控制功能范围是否宽泛(导航、蓝牙、收音机、空调系统、娱乐系统、车辆配置功能配置等)
娱乐系统操作性
收音机
评价车辆收音机调频、搜台、电台存储的便利性
多媒体播放
评价车辆多媒体播放操作便利性、图片、视频播放流畅程度,有无卡滞
互联网
评价车辆中控显示器是否具备互联网功能,联网速度、网络稳定性及操作便利性,多媒体车机开放程度,是否支持第三方软件
车载蓝牙
评价车载蓝牙对不同型号手机的兼容匹配程度、蓝牙连接稳定性及语音清晰度
音响效果
评价车载音响是否有杂音、音质是否纯正、音响是否有环绕立体声感觉
外部存储卡读取
评价车辆娱乐系统对图片、音乐、视频等外部存储卡的读取速度,读取是否顺畅无卡滞
5. 空调性能
空调面板人机
空调面板显示
评价车辆空调面板位置是否合适,较大显示屏有无炫目反光,空调面板显示内容是否清晰易懂
出风口布局
评价空调出风口位置是否合适,结合车厢内部空间出风口布局是否合理
旋钮按键
评价车辆空调面板旋钮按键尺寸大小及是否利于操作、位置是否合理,旋钮按键指示标识是否清晰
空调面板操作性
操作便利性
评价车辆空调系统使用操作难易程度,无物理按键空调系统,评价中控显示屏查找空调模块难易程度,触屏灵敏度等
操作力
评价车辆空调系统各旋钮按键的操作力大小是否合适,是否有阻尼限位感
操作空间
评价车辆空调系统各旋钮按键的操作空间是否合适,与周边零部件有无干涉
风口叶片操作
评价车辆空调出风口叶片操作力是否适中,有无摩擦异响,叶片位置固定牢固不松旷,风口调节范围是否满足乘员使用需求
空调舒适性
风量分配
评价车辆空调系统风量分布是否均匀合理,各级别风量区分是否线性递增/减
噪声
评价车辆空调系统运行时空调压缩机声音大小是否合适,出风口风噪大小是否适中
空气清新度
评价车辆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空气清新度,有无异味
自动空调
评价自动空调对车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量和风向等进行调节控制的能力
空调性能
制冷效果
夏季高温环境,启动发动机后空调设置最大制冷模式、最大风量、内循环,吹面模式,评价车辆空调系统的快速降温能力和不同的驾驶工况下空调温度的保持能力
制热效果
冬季低温环境,启动发动机后空调设置最大制热模式、最大风量、内循环、吹脚模式,评价车辆空调系统的快速升温能力和不同的驾驶工况下空调温度的保持能力
除霜除雾效果
冬季低温环境,启动发动机后空调设置最大制热模式、最大风量、内循环,评价车辆空调系统除霜除雾的速度和面积区域,以及保持无霜雾的能力
6. 动力性能
起步加速
小油门起步加速
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下小油门进行起步加速,评价加速过程中发动机扭矩大小、动力响应是否及时、起步是否吃力、加速线性度及加速连续性
中油门起步加速
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下中油门进行起步加速,评价加速过程中发动机扭矩大小、动力响应是否及时、加速感/推背感、加速线性度及加速连续性
全油门起步加速
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下全油门进行起步加速,评价加速过程中发动机扭矩大小、动力响应是否及时、加速感/推背感、加速线性度及加速连续性
超越加速
中油门超越加速
车辆中油门进行不同速度下超越加速,选用相应合适挡位在车辆的不同模式下进行超越加速,评价加速过程中动力响应是否及时、加速感/推背感、加速线性度及加速连续性
全油门超越加速
车辆全油门进行不同速度下超越加速,选用相应合适挡位在车辆的不同模式下进行超越加速,评价加速过程中动力响应是否及时、加速感/推背感、加速线性度及加速连续性
爬坡性能
子主题
在20%的坡道进行,选用相应合适挡位评价车辆的爬坡性能及坡道起步能力
7. 驾驶性能
踏板系统操作性
离合器踏板
评价离合器踏板力是否适中、自由行程、踏板总行程及行程分配是否合理,离合器结合是否容易、结合点是否清晰、油离配合是否易于控制
加速踏板
评价加速踏板力是否适中、自由行程、踏板总行程及行程分配是否合理,加速踏板开度大小与加速度的线性程度
发动机启动和怠速
启动性能
冷机/热机状态下,评价发动机启动时间长短及发动机启动过程中是否平顺、困难,有无较大的振动
怠速品质
冷机/热机状态下,评价发动机启动后转速回落到怠速的时间长短及发动机怠速运转稳定性及怠速转速高低
起步性能
起步平顺性
手动挡车型挂1挡,自动挡车型挂D挡,评价车辆起步时起步加速度大小及起步响应快慢(主要针对自动挡车型),车辆起步过程中加速度平顺性
蠕行性能
评价车辆在1挡、D挡及R挡位行驶,不踩加速踏板,蠕行车速是否平稳适中,有无抖动,蠕行过程中开关空调及转向时是否有冲击感
换挡性能
手动挡车型换挡操纵品质
评价车辆加减速换挡、倒车换挡时换挡力大小是否适中、换挡行程是否紧凑、手感有无生涩卡滞、换挡是否精确顺畅
自动挡车型换挡操纵品质
评价自动挡车型换挡力大小是否适中、各挡位之间行程大小是否适中、自动挡换挡逻辑性及平顺性,是否存在冲击、顿挫
行驶平顺性
匀速行驶平顺性
评价加速踏板开度控制车速稳定在某一数值的难易程度,车辆巡航时的平顺性
加速平顺性
评价车辆加速时车速随加速踏板开度变化而变化的线性程度
减速平顺性
评价车辆行驶中松开加速踏板后不踩制动踏板减速时车辆的减速平顺性,有无速度突变
tip-in/out
指的是快踩,快松加速踏板
在不同车速下,快速踩/松加速踏板,评价加速度大小及加速响应时间、动力系统扭矩变化是否引起车身振荡及顿挫
8. 制动性能
制动踏板感觉
制动踏板力
评价制动踏板力是否适中
踏板力线性度
评价车辆制动效能、踏板行程随制动踏板力变化而变化的线性程度
踏板行程分配
评价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和有效行程的行程分配是否合理
制动系统控制性
评价是否可以精确控制踏板力,减速度与驾驶员预期是否一致
制动效能
轻微制动
在不同速度下,评价轻微制动时的制动效能和信心感
中度制动
在不同速度下,评价中度制动时的制动效能和信心感
紧急制动
在不同速度下,评价紧急制动时的制动效能和信心感
制动稳定性
直线制动
车辆在不同速度下进行轻微、中度及紧急制动,评价制动时车辆保持直行的能力、车身横摆稳定性、车身的俯仰状况
弯道制动
车辆在不同速度下弯道内行驶,进行轻微、中度及紧急制动,评价制动时车身横摆稳定性、有无甩尾
变线制动
车辆在中高速行驶时进行紧急制动并进行转向变线,评价车辆变线制动车身稳定性,有无车身较大晃动及甩尾
ABS性能
车轮抱死制动力
评价车轮抱死制动力大小是否适中,是否符合预期
路径稳定性
评价车辆在低附路面及对开路面进行制动时车身横摆稳定性,路径偏移量
ABS工作噪声及振动
评价ABS系统工作噪声大小、有无异常振动
踏板反馈
评价车辆ABS系统工作时制动踏板的弹脚感是否强烈或偏弱
制动舒适性
恒定制动车辆俯仰
车辆在正常行驶时,评价车辆以恒定制动力进行制动时,车身的俯仰角是否保持稳定状态
瞬态制动车身俯仰
车辆在正常行驶时,评价车辆以瞬态制动力进行紧急制动时,车身的俯仰角大小
制动回馈舒适性
具备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在正常行驶时,评价不同强度等级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回馈舒适性
制动振动噪声
制动振动
评价车辆制动时有无制动异常振动
制动噪声
评价车辆制动时有无制动异常噪声
驻车制动
位置
评价驻车制动的位置是否利于操作,与周围零部件有无干涉
操作力
评价驻车制动的操作力是否适中
操作行程
评价机械式驻车制动机构的行程分配是否合理
制动效能
在20%的坡道进行驻车,评价驻车制动效能优劣
声品质
评价驻车制动系统工作噪声(尤其电子驻车系统)大小
9. 转向性能
驻车/低速转向
转向力
评价驻车、低速(≤10km/h)转向时左右两侧转向力大小,是否有转向力突变、抖动及摩擦感
回正性能
评价车辆低速(≤10km/h)时方向盘回正能力,回正是否连续均匀无卡滞,转向角残留大小,回正速度是否适中
机动性
评价车辆在低速时方向盘转角的大小,是否符合驾驶员预期
直线行驶控制
转向响应
不同车速下直线行驶,评价小角度转向输入时的车身横摆,转角死区的大小是否适中,横摆角和侧向加速度与转角变化的响应线性程度
力矩反馈
不同车速下直线行驶,评价转向系统在转向中心位置区域的力矩反馈,包括力矩死区的大小,力矩建立是否过强或过弱,力矩线性度(力矩变化与转向角变化的线性关系),转向摩擦感及阻尼感,总体转向力大小是否随车速变化
转向控制
不同车速下直线行驶,评价转向力矩、方向盘角度与车辆响应在转向中心区域是否一致
弯道行驶控制
转向响应
不同车速下弯道行驶,评价车辆在入弯、弯中和出弯过程中横摆和侧向加速度的响应关系,响应是否线性及是否存在响应延时
力矩反馈
不同车速下弯道行驶,评价车辆在入弯、弯中和出弯过程中的力矩反馈,包括进入弯道后的力矩建立情况,总体转向力是否清晰且随车速和侧向加速度增加而比例增加
回正性能
评价车辆出弯后方向盘回到中间位置的能力,方向盘的回正速度是否适中及方向盘转角是否存在超调和超调量大小、超调是否快速衰减
转向控制
不同车速下弯道行驶,评价转向力矩、方向盘角度与车辆响应在弯道内是否一致
转向干扰
扭矩转向
评价起步加速和低速急加速时发动机/电机动力扭矩增加导致车辆的路径偏移量和转向力变化
路面冲击
评价不平整路面冲击引起的方向盘转动及转向力矩变化
助力不足
评价车辆左右快速转动方向盘导致的转向力矩增加程度
10. 操稳性能
直线行驶稳定性
直线行驶
不同的车速下,评价车辆在无转向输入的情况下在平坦路面跑偏程度,是否有车身横摆现象及飘忽感,抗侧风稳定性、有无横摆、偏移等
直线加速
评价起步及低速加速时车身的俯仰情况及加速过程中俯仰角的变化情况,有无加速跑偏现象
直线减速
评价减速时车身的俯仰情况及俯仰衰减程度,有无跑偏现象
弯道行驶稳定性
转向特性
评价车辆是否有适度的不足转向,感受不足转向度的变化与方向盘的修正量是否一致,不足转向度的变化程度是否可以预知
侧倾控制
车辆以较高的侧向加速度行驶,车辆侧倾角大小、侧倾速度及左右对称性,前后轴的侧倾是否一致
瞬态操纵稳定性
变线稳定性
车辆紧急变线时,评价车辆紧急变线的车身稳定性、有无侧滑、甩尾及整体稳定性水平
可控性
车辆在变线过程中,评价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方向盘修正量及修正速度,车辆的响应及可预知性,车辆失稳时车辆控制的难易程度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评价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和干预程度是否突兀,车辆失稳时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否有效控制车辆
11. 乘坐舒适性
车身舒适性
垂直方向舒适性
评价车身随路面上下低频起伏程度的大小,以及车身上下运动时驾乘人员的感觉是否舒适
俯仰舒适性
评价车辆通过不同路面时的车身俯仰表现,是否有明显的车身俯仰,车辆前后轴的运动是否协调
侧倾舒适性
评价车辆通过不平路面时的车身的侧倾程度以及乘员头部左右摆动的表现
振动舒适性
普通路面舒适性
评价车辆通过普通路面时悬架的隔振能力和平滑感,以及传递到方向盘、座椅、地板的振动大小
粗糙路面舒适性
评价车辆通过粗糙路面时悬架的隔振能力和平滑感,以及传递到方向盘、座椅、地板的振动大小
冲击舒适性
冲击感(大输入)
评价车辆较低车速经过大路障时候的冲击感、突然感、车身车轮运动控制、是否存在余振
冲击感(小输入)
评价车辆较高速度经过小路障时候的冲击感、突然感、车身车轮运动控制、是否存在余振
冲击声音品质
评价车辆在各种路面障碍冲击下,冲击的声音音量大小及声品质
12. 振动噪声性能
动力系统振动噪声
发动机启动/熄火
评价发动机启动/熄火(包含启停)时有无异常振动及噪声
怠速发动机声音大小及品质
评价车辆怠速时(空调AC关/开两种状态,空调开的状态为温度适中,最小风量)发动机声音大小、音品质是否纯正(有无杂音),怠速有无明显振动
怠速车内部件振动
车辆怠速状态下(空调AC关/开两种状态,空调开的状态为温度适中,最小风量),评价方向盘、座椅、换挡杆、车门、地板有无振动
正常加速发动机/电机声音大小及品质
评价车辆正常加速时发动机声音大小、音品质是否纯正无杂音,加速有无明显振动,电动汽车电机高频噪声
低频轰鸣声
评价车辆在怠速、加减速及匀速行驶状态下车厢内有无低频轰鸣声
加减速车内部件振动
车辆正常加减速状态下,评价方向盘、座椅、换挡杆、车门、地板有无振动
匀速行驶发动机/电机声音大小及品质
评价车辆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电机声音大小、音品质是否纯正无杂音,有无明显振动
匀速行驶车内部件振动
车辆正常匀速行驶状态下,评价方向盘、座椅、换挡杆、车门、地板有无振动
电机啸叫
在不同速度下松开加速踏板,D挡滑行时,评价电动机有无回馈啸叫噪声
传动系统振动噪声
换挡振动噪声
评价车辆加减挡位时有无异常换挡振动噪声
变速器振动噪声
车辆在加减速、匀速行驶不同工况下,评价变速箱内部有无啸叫、敲击等异常振动噪声
其它异常振动噪声
评价其它传动系统在运行工作中有无异常振动噪声
车身系统振动噪声
风噪
车辆在不同的车速下行驶,评价不同位置风噪声大小和风噪出现的车速大小及随着车速的上升风噪的变化
整车隔音
评价车辆在光滑/粗沥青路面、混凝土接缝路面等不同路面上运行时整车隔音效果
底盘系统振动噪声
转向系统
评价车辆转向系统在转向过程中有无异常振动噪声
路噪
车辆在光滑沥青路面、粗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行驶,评价道路噪声、轮胎噪声、轰鸣声及轮胎花纹噪声
悬架系统
车辆在不同的路面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评价悬架系统总成及零部件有无异常振动噪声
电器系统振动噪声
空调系统
评价空调AC开启是否引起多余的振动、空调压缩机工作噪声、风扇工作噪声是否与出风量相匹配
其它电器系统
评价雨刮系统、玻璃升降器(含天窗)、电动真空泵、座椅电机、外后视镜电机工作时振动噪声大小
其它异常振动噪声
子主题
评价车辆在一般路面上行驶时车辆异常振动及噪声大小(如内饰件异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