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本导图详细记录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内容,包括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等知识梳理。
编辑于2023-02-02 11:17:54 湖南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
同一时间
公元前221年
意义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疆域
东至东海
西至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新的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增强君主专制
巩固统一的措施
有意义的行为
对内
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对外
北击匈奴
南征越族
修建长城
交通
灵渠
秦直道
暴政
秦末农民大起义
起义原因
秦的暴政
沉重的赋税
连年征调徭役和兵役
法律严苛
第一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
陈胜
吴广
地点
大泽乡
别名
大泽乡起义
原因
会被砍头
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后期
刘邦
项羽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
西汉建立者
刘邦
时间
公元前202年
都城
长安
政策
休养生息
思想主张
道家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
文景之治
人物
汉文帝
汉景帝
政策
休养生息
三十税一
减少徭役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
造纸术
文化
史记
道教与佛教
农历和节气
医学
张仲景
医圣
写成伤寒杂病论
发展“治末病”
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善用针灸、汤药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原因
匈奴多次侵犯汉,联络大月氏反击匈奴
位置
西域
狭义上
新疆及更广大的地方
广义上
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等
时间
汉武帝时期
人物
张骞
第一次通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过程
去
被抓
逃
到达大月氏
大月氏不想打匈奴
回
被抓
失败,但是获得许多消息
第二次通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过程
带万头牛羊
走访各国
加强对西域的往来
成功
影响
加强各国经济的往来
东汉的兴衰
兴
建立时间
公元25年
建立者
刘秀
即汉光武帝
措施
释放奴仆
减轻农民负担
合并郡县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史称光武中兴
衰
政治腐败
原因时局动荡
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
时间起点
中后期之后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后期
黄巾起义
使东汉一蹶不振
之后
进入三国时代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面临大一统王朝的问题
政治
诸侯王实力强大
思想
对地方的控制弱
经济
盐铁专卖
军事
匈奴南下不断骚扰
汉武帝的解决方案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即快速版周朝
皇帝借口削爵
思想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
将《诗》《书》《礼》《乐》《易》《春秋》定位六经
经济
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
全国统一调配物资
军事
北击匈奴
三次大战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最终
刘备胜利
建立汉朝
史称汉高祖
项羽失败
乌江自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