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三、光现象思维导图,包括:面镜、光的色彩、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可见光与不见光。
编辑于2023-02-03 12:40:01 江苏省三、光现象
面镜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2)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5)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应用
(1)成像:①梳妆镜;②扩大视野空间: ③矫正姿态 (2)改变光路:①潜塑镜:②投影仪的反射镜
球面镜
(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成像。应用:太阳灶
作图方法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2)对称法
光的色彩、颜色
光源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2)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就是天然光源,而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就是人造光源。 (3)虽然有些物体有时看上去很明亮,但它们不是光源。它们是反射了其他物体发出的光,如月亮、钻石等都不是光源。 (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光能。光能可以很方便地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内能等
光的色散
(1)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可以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混合而成,即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色散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色光的混合
(1)将太阳光分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能得到白光。 (2)研究表明: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自然界的各种其他颜色的光而自身却无法用其他色光合成,因此我们将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即它只反射与它自身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全部被吸收。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即它只透过与它自身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全部被吸收 。 (3)白色表面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表面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颜色的光,则该物体是无色的
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例
手影、皮影等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日食、月食的分析
(1)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影子,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去,太阳部分甚至全部被月球挡住, 这种现象称为日食。 (2)月食:地球绕着太阳运转,在背对太阳的方向有条长长的阴影一 地影,一旦月球走进这条阴影带时所产生的现象称为月食
小孔成像
(1)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特点: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应用:针孔照相机
实验演示
可以采用烟雾法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示出来
光速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约为3x 10 m/s
应用
(1)激光准直。 (2)激光测距: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384 401 km
可见光与不见光
可见光
(1)研究表明: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的光,称为可见光:范围之外的光线人眼无法看到,称为不可见光。 (2)可见光中频率最低的是红光,频率最高的是紫光
红外线
(1)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作红外线。 (2)红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3)红外线应用: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根据这原理人们研制成了红外夜视、仪红外摄像机、红外追踪器等。 (4)家中各种电器的通控器是通过发射红外线来控制设备的
紫外线
(1)太阳光色散区城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作紫外线。 (2)紫外线特点:①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具有荧光效应:②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质的吸收,但过量地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诱发皮肤癌。 (3)紫外线应用:①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制成了验钞机;②利用紫外线可以灭菌制成了消毒柜、灭菌灯等。 (4)太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但是在传到地面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臭氧层吸收,从而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直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