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_backup_041931
这是一篇关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整理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
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生产关系特点
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在生产中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
如何管理集体事务
氏族中的成年人一起讨论事务
解体原因
根本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改变
主要原因
1.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代替了氏族集体劳动
2.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
3.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由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历史进步性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运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一部分供自己支配
封建统治的方式
1.经济剥削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人民的基础
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劳役、实物、货币)
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2.政治压迫
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3.思想钳制
散播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条件
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夺取政权的革命。
积极影响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3.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原因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2.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
进步性
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局限性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触及本质问题;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十月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基本要素
劳动者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关系中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