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难有友实际的约束效力。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1906年,由刘道一、蔡绍南领导,结果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死难
广西起义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起义军奋战七昼夜,结果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
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后来,将收捡到的72句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
主力
湖北新军
直接原因
起义计划泄露,形势紧迫
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
称谓
狭义的“辛亥革命”
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推动了中国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阀门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思想转变
成立兴中会
广州起义
流亡海外
中国同盟会成立
背景
群众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领导基础
目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时间、地点
1905年8月,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
《民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南京
标志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成立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制定机构
参议院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作用&局限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难有友实际的约束效力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过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前往北京
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