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东亚日本
这是一篇关于东亚日本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东亚、日本、特别阐述:朝鲜半岛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3-02-12 15:54:14 广东东亚日本
东亚
位置及范围
位置
经纬位置
主要位于20°N~55°N,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主要位于70°E~145°E,全部位于东半球
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相对位置
北至黑龙江最北端,南达曾母暗沙,东起北方四岛,西到帕米尔高原
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主要民族是汉族) 内陆国:蒙古(首都是乌兰巴托,主要民族是蒙古族),世界第二内陆大国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主要民族均是朝鲜族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主要民族是大和族)
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
主要地形特征
东亚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主要地形区与岛屿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日本群岛、中国台湾岛;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
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小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气候
类型
青藏高原大部,横断山区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云南西双版纳与红河地区,广西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雅鲁藏布河谷,秦岭—淮河以南,韩国中部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温带季风气候
成因
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因距海洋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由于受高山阻挡,青藏高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差异
东西差异——季风性与大陆性
南北差异——海洋性与热量差异
盛行风向
冬季
西北,东北,日本,蒙古,韩国,朝鲜——西北风
华北,长江流域——北风,东北风
东南,西南——东北风
夏季
西北,蒙古——西北风
华北,东北,日本,韩国,朝鲜,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东南风
西南——西南风
青藏高原全年无盛行风向
人文环境特征
居民
东亚以黄种人为主,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族。 东亚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
经济
概述
东亚东、西部经济特征差异较大,东亚东部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农业
华北,东北——旱作农业;蒙古,西北,青藏高原——畜牧业;华南,长江流域,朝鲜半岛,本州岛中部——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日本岛大部——林业
工业
纺织业——平壤,上海;石油加工业——高雄,乌鲁木齐;食品工业——乌兰巴托;电子电器工业——深圳,北京,东京;机械制造工业——广州,上海,哈尔滨,北京,首尔,平壤,大阪,东京;化学工业——广州,大阪
日本
位置与范围
位置
位于北半球、北温带(位于30N~45N);东经度、东半球(125°E~145°E)。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亚洲东部,东南临太平洋,西北临日本海。隔海与中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相望
30°N,35°N,40°N,45°N,130°E,140°E
范围
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
自然环境
地形
地形区,岛屿,海峡
琉球群岛(自南向北为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吐噶喇列岛),四大岛,九州地区(种子岛,屋久岛),东京附近(伊豆七岛),北方四岛(俄占,分别为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本州岛中部东南海域(佐渡岛);朝鲜海峡,对马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濑户内海,日本海,鄂霍茨克海,信浓川;飞驒tuo山脉,奥羽山脉,石狩山地,关东平原,日高山脉,富士山
地形特征
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四周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成脊状分布于岛屿中央,沿海有狭窄的平原;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地成脊状分布在各大岛屿中央,将日本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最高峰富士山 ;最大平原关东平原
河流特征
河流多发源于岛屿中部高山,流向两侧的日本海或太平洋。河流多短小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海岸线特征及影响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渔业、造船、海洋交通的发展
海沟岛弧成因
当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时,太平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亚欧板块板块之下,这里常常形成海沟;亚欧板块受到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
多火山地震成因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特别阐述:雪壁公路
日本海沿岸的富山县,每年2月-6月当地一条公路两侧堆满了厚厚的积雪,雪的高度可达几米
由于地形的影响、夏季吹东南季风时、太平洋沿岸一侧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日本海一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冬季吹西北季风时、日本海一侧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以降雪形式为主)(大湖效应)、太平洋一侧此时处于西北风背风坡、降水少
气候
概况
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
年降水更丰富且季节分配更为均匀。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温年、日较差较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2月
日本四面环海,且受日本暖流影响,气候海洋性特征突出
多雨期
日本有春夏之间的梅雨期和秋冬之间的秋雨期两个雨季(另外,夏秋季节可能有台风) 梅雨期:此季节北方冷空气与北上暖空气相遇,其势力相近,形成准静止锋。 秋雨期,此季节冷空气南下,暖湿气流南退但速度速度慢,形成锋面雨(冷锋)
资源
概况
日本矿产资源缺乏,但水能、地热能、森林资源丰富
工业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铁矿(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煤炭(中国,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来源于外部
经济
工业分布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便于原料、产品的运输
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化学、水泥、电子和纺织等
五大工业区分别为北九州工业区(中心城市北九州与长崎),濑户内工业区(中心城市广岛与福山),阪神工业区(中心城市大阪与长崎),名古屋工业区(又称中京工业区,中心城市名古屋)与京滨工业区(中心城市东京与横滨)
工业分布的变化
在国内,向南北转移
主要是工业结构的二次优化再分配,形成不同区域的特色工业,其中转移的大多是新兴产业
新兴工业的布局主要取决于人才、交通和环境因素,日本的传统工业地带地价高、污染较为严重,而九州岛机场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且环境优美,地价低,故其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九州南部和本州岛的东北部地区
在国际,向国外转移
主要是工业的一次优化与调整,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多为高污染或低附加值的产业
国内市场狭小并趋于饱和,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关税壁垒等也是日本产业向国际转移的原因之一
发达的渔业与高科技农业
高科技农业
人多地少,耕地地块小,农业生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并积极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农业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发达的渔业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渔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起来的近海捕捞;二是远洋捕捞;三是近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日本人均捕捞量常居世界的第一位,鱼是日本的重要食品
特别阐述:朝鲜半岛
位置区域
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自然环境
地势东高西低,气候自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森林、水能资源较丰富
经济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半岛北部是朝鲜,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造船、电子工业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