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思潮与运动
文学思潮与运动思维导图,本整理了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的知识点,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文学革命的准备时期
梁启超等人的文学革新
诗界革命: “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小说界革命: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文界革命: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
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和输入
白话文运动
1898年,裘廷梁(1857-1934)创办《无锡白话报》。
其他条件:科举废除(1905)新式教育兴起,现代印刷出版业的发达,新式知识分子的出现,稿费制度和现代文学市场的形成。
五四新文化运动
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
阵地:北京大学
思想启蒙运动
德先生与赛先生
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广泛引进吸收西方文化:人道主义、进化论、社会主义思潮
文学革命的发动过程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新青年》2卷5号
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论》1917年《新青年》2卷6号
其他关于文学革命的文章
周作人《人的文学》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傅斯年、钱玄同
文学争论
与林纾
新文化阵营主动发起,“双簧信”(刘半农、钱玄同“王敬轩”)。
与“学衡派”
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衡》(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代表人物: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与“甲寅派”
1925年,章士钊复刊《甲寅派》,发表文章《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
子主题
文学革命的收获与意义
白话文全面推广
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科书编写改文言文为白话。
外国文学思潮涌入与新文学社团蜂起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文学研究会(文研会)
创造社
语丝社:“语丝体”
新月社:新月派、“新格律诗派”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思想启蒙的理性
感伤情调的流行
个性化的追求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