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详细的总结了定本制度,清议,蜜蜂华报,上海新报,澳门新闻纸,三足鼎立,中国日报,暂行报律事件。适用于考研复习,备考~
编辑于2023-02-16 02:15:04 湖北省中国新闻传播史
定本制度
所谓“定本”是指由进奏院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资料,经本院监管编好,5天1次上报给枢密院,由枢密院或者当权宰相们审查,审查通过的版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审查通过的样本称为标准本,传至各地,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宋朝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只能按照规定、当局允许的内容进行发报,使“邸报”,能更好的履行皇权的或当权宰相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秩序服务。
清议
清议也称为“时论”或“时议”,意指公正的议论政治,品论人物的言论,是中国历史上的舆论约束机制。
清议成为了儒生们干预朝政,评论政治的重要途径,对中国近代报的产生有深远影响,也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史上“文人论证”的鼻祖。
察世俗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这是第一份中国近代报刊,也是外国人所板的第一份一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报刊。
主要撰稿人米怜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是这份报纸的创办人。
特征
内容尽量迎合中国人心理,附会儒学以宣扬基督教义
外观和版面与明清《京报》差不多,常采取中国文学,特别是章回体小说的表现手法。
语言上尽量做到亲切自然,不以说教式,经常用我们中国人,拉进距离。
对中国人的影响并不大,中西文化隔阂,南洋与大陆之间的距离增添了传播难度。
蜜蜂华报
葡文,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1822年成立于澳门
主要关注与葡萄牙本国和澳门本地的新闻,缺乏对中国内地事务的关注,对中国影响甚小。
这些外文报刊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为殖民主义者提供“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有的甚至直接为鸦片贸易政策服务,主张对中国禁烟采取强硬手段。
杂文报
北华捷报
1850年8月3日创刊
英国人亨利奚安门创办的英文周刊,是上海开埠后第一份近代报刊
上海开埠后,到19世纪90年代,上海取代香港成为全国报业的中心
优越地理条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贸中心由南至被转移至上海
洋务派在上海新办近代工业
主要为华英商服务,以刊载广告、行情和船期等商业性内容为主,新闻与言论占比不大。
公正而非中立,有英国官报之称。字林西报于1951年3月终刊,自北华捷报开始有101年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花英文报纸。
子主题
上海新报
字林洋行创办的中文报刊《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11月》是外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
为商业贸易服务,推动洋行的商业发展。第一版为广告、第二版为中外新闻,第三版为广告及船期,第四版商业行情和机器图说。
申报
1872年4月30日创刊,由英国商人美查、伍华德、麦基洛、普拉亚四人合资创办。《申江新报》
其首次揭示了办报是“因牟利所开”
增加内容、降低成本、薄利多销
改革内容,形成近代新闻、言论、文艺、广告四要素的办报模式,这是我国报纸业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贡献
将商业经营原则运用于报业经营管理
经营多种出版事业
点石斋画报
1844年创办
请擅画名手选择新闻中可喜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画新闻
澳门新闻纸
国人最早的译报实践,最早提出办报主张的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纤
循环日报,王韬,
重视政论,开创中国新闻史上“文人论政”的先河
中国论政第一人
关注时政
直抒胸臆
文风质谱
康有为办报策略和实践
办报
开会
和大群
开风气
变法
指导和筹备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成立了维新派的政治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立了强学会分会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家的政治报纸,主要读者视京城的官员
万国公报在李提摩太的抗议下改名为中外纪闻
标明文章出处,取消免费赠予,收费3钱,
三足鼎立
《申报》
字林沪报
新闻报
时务报
梁启超主编
倡导变法维新
变法之本,重在育人
新闻是国家的耳目喉舌,
报纸可以开风气、教愚民、振名气
梁启超思想
耳目喉舌论
承认报纸的党派性
中国日报
兴中会的第一张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
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陈少白
宣传反清思想
宣传民主权益宣传反帝救亡
民报
日本东京创刊,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
与新民丛报论战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宣传
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
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发展
于右任《民呼日报》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竖三民
1907年创办神州日报
1909年创办民呼日报
停刊两月后,同年10月创办民吁日报
1910年创办民立报
暂行报律事件
新闻杂志出版人、编辑姓名需向内务部注册
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的,停刊,受罪
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澄清,不然受罚
章太炎,发表《却还内务部锁定抱律议》指明,无权颁布这样的法律文件
填空题
我国古代官报是从唐朝开始的
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开元杂报》唐朝
邸报是中国古代对封建官报最精彩、最习惯的称呼,最早出现于宋
民初新闻业特点“暴兴暴跌”
邵飘萍著名新闻实践、贡献
1916年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
以擅采访著称
申报、时报、时报新报主笔
注重新闻实践层面的思考,
范长江
新华社总编辑,上海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
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
西北采访、延安采访抗日救亡运动中和抗战全面爆发初期的通讯特色
强烈的时代感,选题事件具有时代特色
浓烈的感情
生动形象的采写
中国的西北角
刘海龙《宣传》
九一记者节
1934年8月,杭州记者工会向新闻界发出倡议,9月1日为记者节,每年届时举行庆祝活动,以保护新闻记者的权益。
1935年起,九一记者节,全国新闻界的认可。
新闻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媒体和民营媒体借记者节表达争取民主自由政治诉求
红中社,红色中华通讯社
红色中华报
红中社是新华社的前身
子主题
解放日报,党报理论的成熟
整风运动,重点改造解放日报
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报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工作
贯彻全党全报的方针,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站稳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正确处理新闻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坚持新闻为党的实际斗争服务的方向
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反对无冕之王的观点,宣传人民公仆思想
坚持群众办报路线
树立鲜明、生动、活泼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风
戒严时期,一报三禁
新华日报
让你办报,不让你说话,让你印报,不让你发行
民初三大名记者
黄远生
徐凌霄
林白水
子主题
大公报
代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中文报业的最高成就
办报观念、模式先进
单纯按经济效益指标,新记大公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报纸之一
1944年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荣誉奖章,是中国唯一在国际上获新闻奖的报刊
提出四不主义
不党、不买、不私、不盲
子主题
文人论证特点
议政而不参政
经营不为盈利
以文章报国,代民众讲话
申报的改革
与老板史量才有关
人事变动
机构改革
业务改革
重点抓评论和副刊的改革
扩大业务范围
发行《申报月刊》
开班申报流动图书馆
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开办
读者服务部开办
申报年鉴、申报丛书
言论变化,联系实际、尖锐泼辣、风格多样
子主题
报纸副刊的革新
四大副刊
时事新报的学灯
民国日报的觉悟
晨报的晨报副刊
京报的京报副刊
新青年改组
提倡白话文写作,提倡用新式标点符号
横排尝试,并在文章分段,每段起头空两格,横行排版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报刊版面豁然开朗
主要宣传内容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
提倡科学,反对迷性
提倡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黄远生
是我国第一个因新闻采访和通讯写作而闻名的新闻
奠定了现代新闻通讯文体的基础
远生通讯
题材重大,内容详实,涉及重大政治新闻
分析深刻,见解独到
文笔生动,亦庄亦谐
新闻理论
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主持公理,指斥时弊
记者加强自身修养,和基本功训练,做到四能
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学
1918年14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