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说知识点
高三复习小说,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详细的总结了表达技巧,鉴赏语言艺术的内容,适用于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中心主题
三要素
人物形象
人称选用的作用
第一人称: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②“我”的感想与思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主题)③更好衬托主人公的形象④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情感
人物形象概括
正面: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冰清玉洁等
反面:胆小懦弱、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等
人物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烘托,他人评价与行为
四种不同形象作用
主要人物:①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看人物性格发生变化时,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②对主体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其对文章主题的作用,即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③对社会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次要人物: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③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④营造氛围,奠定基调,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物象: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联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情节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我”:①对主要人物的烘托作用,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②推动情节发展,反复出现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情节③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④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⑤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如小说中的“我”是第一人称,有见证故事发展、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人物描写作用
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现人物某一特征
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照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也叫做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度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带要注意交代事件起止的时间。方式;①先说甲再说乙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
小说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子主题
特殊情节的作用
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一般开头:①看门见山,点明主旨②引起下文,问后面的情节做铺垫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设疑开头: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②引出下文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暗示小说的主题
写景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氛围③烘托人物心情④奠定感情基基调
小说中段的作用:①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或铺垫②补充叙事,解释矛盾关系③突显人物性格特征,是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出人意料的结尾: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令人悲伤的悲剧结尾: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让读者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再创
补叙式结尾:对上文情节的呼应,或解释悬念,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卒章显志式结尾:解释悬念,揭示主题
以景作结式结尾:①升华情感,深化主题②暗示情节或结局③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分类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虫鸟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北京、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氛围②烘托人物心情③衬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有事具有象征意味,暗示情节或主题⑥舒缓节奏,请文章张弛有度⑦诗情画意,使人具有审美愉悦
社会环境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鉴赏语言艺术
词语锤炼角度
句式角度: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与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修辞角度:表达效果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含蓄隽永、平实质朴、准确精当、强调强化、惟妙惟肖、穷形尽相、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诙谐幽默、辛辣犀利等
语言特色角度: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生活特色,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心理
语言风格角度:豪放、柔婉、质朴(平实)、华丽(典雅)、庄重、诙谐幽默、含蓄、清新雅致等
语体色彩角度
口语:质朴、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特色等
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隽永
表达技巧
含义: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达方式
小说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动静结合,正侧描写结合,叙事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等)
说明
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和对偶等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衬托、对比、渲染、悬念、反衬、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情景理和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用典、铺垫。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以动写静、正侧面相结合
结构特色:先抑后扬、过度、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对比、衬托、突转、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等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
主题
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小说标题的常见作用:①点名小说的中心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④交代主要人物⑤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⑥交代环境,创设背景⑦寄托情感,奠定基调⑧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⑨具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