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
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知识点总结,内容涵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编辑于2023-02-25 20:34:01 浙江省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
内因:清政府
外因:帝国主义入侵
地位和作用
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
主要矛盾
对内: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对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地位: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主心骨,出路和希望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总结,历史真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新中国—-站起来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程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实践的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事业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史意义
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富起来
历史地位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目的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成就
伟大成就,体质保证和物质条件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
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接续奋斗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广泛的群众性
党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
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
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党的执政理念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依据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内容及含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立党为公
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
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拿好权,用好权。
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
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
特点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方面。同时,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
创立
丰富和发展
第二次结合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科学发展观
党的16大以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18大以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地位
实践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具体内容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含义
决定因素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内容及要求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最高原则: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政治领导
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思想领导
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主要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组织领导
党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
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以贯彻执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要求
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 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原因
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 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 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 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 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总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含义
联系
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意义
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
内因:清政府
外因:帝国主义入侵
地位和作用
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
主要矛盾
对内: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对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地位: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主心骨,出路和希望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总结,历史真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新中国—-站起来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程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实践的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事业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史意义
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富起来
历史地位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目的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成就
伟大成就,体质保证和物质条件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
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接续奋斗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广泛的群众性
党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
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
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党的执政理念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依据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内容及含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立党为公
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
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拿好权,用好权。
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
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
特点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方面。同时,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
创立
丰富和发展
第二次结合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科学发展观
党的16大以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18大以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地位
实践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具体内容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含义
决定因素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内容及要求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最高原则: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政治领导
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思想领导
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主要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组织领导
党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
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以贯彻执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要求
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 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原因
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 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 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 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 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总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含义
联系
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意义
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