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 代 中 国 的 教 育 发 展
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学校类型的发展史,内容涵盖废科举,开学堂,八股文,书院盛行,中央官学,地方官学,科举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古 代 中 国 的 教 育 发 展
废科举、开学堂
八股文
科考的固定模式
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社学
城镇和乡村地区广泛开设
民间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
书院盛行
程朱理学为国学
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五经”
“四书”优先 当时的程朱理学为国学。 朱熹写了一本《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书——《诗》《书》《礼》《易》《春秋》
发展
始于唐朝,朱熹创立整式的教育制度后,宋朝盛行
唐朝的书院主要是用于藏书。但书本品类众多, 需要有人管理。管理者在“上岗”之前要进行学 习,对书本的类目以及相关方面有所了解,所以 “有教有学”,后来慢慢发展成以教为主。
六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大学、小学、瞽宗、庠、序
大学和瞽宗的区别 商朝以年龄不同,以及教育要求不同,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 年龄小的上小学,年龄大的上大学 瞽宗是商朝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是当时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场所
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划分不同的教育阶段
中央官学
太学
汉武帝设立、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国家刚经过战乱,急需统一管理, 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 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
汉武帝时期最高教育机构
鸿都门学
东汉灵帝设立,全世界最早的艺校(研究文学艺术)
东汉灵帝和唐朝皇帝李煜一样,好诗歌,喜艺术
地方官学
郡国学或郡县学
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
文翁是西汉时期,蜀地的太守
稷下学宫(养士的缩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四起, 各地诸侯为了争霸,养士练兵。 齐桓公举办的“稷下学宫”就是当时诸侯王养士的缩影。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教育的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百家争鸣
国学(中央办学)、乡学(地方办学)——管家办学
官学体系
政教合一(官师合一)
显著特征
学在官府(学术官守)
基本学科
六艺(以”礼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
六艺—— 礼:政治、历史、伦理(以“孝”为本) 乐:音乐、诗歌、舞蹈 射:射箭技术 御:驾车 书:文字 数:简单的计算
序、校
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
科举制
隋朝兴起
六学二馆
唐朝兴起以六学二馆为主的中央官学,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
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
崇文馆、弘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