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分裂症
变态心理学。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慢性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编辑于2023-02-28 00:32:42 四川省精神分裂症
概述
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综合征
这里的“分裂”是指人的主观感觉、思维、意志、情感、行为等心理机能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分离与不一致,而非指任何器质性的分裂样的病变
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
有流行病研究表明,功能性精神病从农村、郊区到城市有一个明显的患病梯度,即农村居民中精神分裂症比城市居民少,并且这种梯度不是就诊差异造成的。婚姻状况与精神分裂症患病危险也有关。有研究表明,未婚者与已婚者相比,危险度增加2.6%-7. 2%。
大多数病人是在20-25岁之间第一次被诊断患有该病,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社会适应、职业生涯的成功造成严重而深远的负性影响。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没有“界限”的疾病,任何种族、国家、社会阶层、性别的人都有患病的可能。
临床症状和诊断
主要症状特征5
口诀
四肢青进紫-----思知情紧自
思维障碍3
思维形式障碍
又称言语紊乱,患者思维与言语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使人难以理解。常见表现形式有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言语贫乏
思维内容障碍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
被害妄想
认为周围有人在侮辱、贬低、伤害甚至毁灭他
牵连观念
关系妄想
把周围与他无关的事情都当成是与他有关的
嫉妒妄想
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的配偶不忠
影响妄想
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外力干扰、控制、支配、操纵
非血统妄想
无故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
三个缺一不可的特征
妄想是一种坚信,它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
妄想是自我卷人的
妄想是个人独特的
思维体验障碍
主要为异己体验
思维被插入感
认为自己脑中某些想法不属于自己,是别人放入的
思维扩大或被广播
感到自己的思维即使不讲出来别人也能够知道,并且被广播出来
妄想知觉
在知觉的同时突然产生妄想
eg
鸟叫→嘲笑
思维云集
思潮不受患者意愿的支融强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
知觉障碍
幻觉包括
听幻觉
听幻觉是最常见的幻觉
种类
评论性幻听
命令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
思维鸣响
在思维活动的同时脑内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产生
视幻觉
嗅幻觉
触幻觉
情感平淡
情感平淡和言语贫乏一样被认为是典型的阴性症状
指病人缺乏活动兴趣和能量,在讨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应
紧张症
包括运动、姿势和行为等体现的症状,共同特征是自身的不自主性,是本能内驱力和运动技能方面出现的障碍
木僵状态
患者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常保持一种姿势
违拗症
患者对所有外来吩咐或要求不自主的抗拒,并非有意的不合作
紧张性自动症
患者的某种运动、动作都不是按照自己本人的意志,而是根据某种外界的作用或影响表现为行动的
作态与特殊姿态
病人做出一些幼稚而又愚蠢的姿态、表情、步态和动作
刻板症
病人无意识地、重复地、刻板地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多动或兴奋
病人突然出现运动性兴奋,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
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
也称内省力、现实检验力
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即能否察觉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精神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
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疾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标志)之一
诊断
标准
症状标准
两项(或更多)下列症状,每一项症状均在1个月中有相当明显的一段时间里存在,至少其中1项必须是A、B或C
A.妄想
B.幻觉
C.言语紊乱
D.明显紊乱的或紧张症的行为
E. 阴性症状
情感平淡
言语贫乏
意志减退
功能标准
自障碍发生以来的明显时间段内,1个或更多的重要方面的功能水平明显低于障碍发生前具有的水平
社交/职业不良
学业
工作
人际
自我照顾
时间标准
这种障碍的体征至少持续6个月
排除标准
分裂情感性障碍和抑郁或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特征已经被排除
排除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排除物质/一般躯体情况
特殊标准
如果有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儿童期发生的交流障碍的病史,除了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外,还需有显著的妄想或幻觉,且存在至少1个月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的额外诊断
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关系
量表评定
简明精神量表
BPRS
阴性阳性症状量表
PANESS
分型和预后
分型
预后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除了精神分裂症,主要包括
分裂型人格障碍
与精神分裂症相似的轻度症状,与现实还保留一些联系
妄想性障碍
主要指有1个月以上并不怪异的妄想和与妄想主题有关的触嗅幻觉,但没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并且功能往往没有受损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个体表现出妄想、幻觉、言语紊乱和/或行为紊乱的突然发作
发作只持续1天到1个月,此后症状完全消失
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个体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持续1-6个月
通常可以过正常生活
分裂情感性障碍
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符合抑郁发作、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明显心境障碍症状
病因
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
家庭研究
寄养子研究
染色体与基因研究
多基因累积造成,这种多基因的遗传没有特异性的基因
神经生化研究
多巴胺假说
精神分裂症
是多巴胺在某些突触部位的过量活动所造成的
或者是多巴胺数量增多
或者是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过多
或者是多巴胺受体由于某些原因变得过度敏感而造成的
5-HT假说
精神分裂患者的5-HT2A受体密度减少,而5-HT1A受体密度增加
5-HT2A受体能抑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5-HT1A受体则与5-HT2A受体拮核竞争
大脑及影像学研究
根据脑CT和MR1的研究,约30%-4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室扩大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情况
社会心理因素
早期的心理创伤、心理诱因和生活事件
各种形式的儿童期虐待引起的儿童的退缩性行为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
应激性生活事件也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动力学观点
在神经症病人中
自我受到防御机制的保护,而精神分裂患者自我被挫败
弗洛伊德认为,此时潜意识就会在自我失控之处入侵,倒退至早期的自我状态,并由此引发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新精神分析学派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焦虑的作用
认为精神分裂症是起源于人的焦虑并以混乱的方式对待他人的一种病态的状态
家庭研究的观点
病人是疯狂家庭环境的延伸
病人幼年期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缺乏理解、过分约束会导致家庭的整体性行为态度受到干扰
病人家庭中存在交谈与思维方式混乱的情况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情感表达也对疾病复发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心理病理学研究
思维形式障碍
由于联想的松弛造成的
妄想
德国精神病学家:病人不去追究妄想体验的根源,不对妄想的内容提出质疑,对他人的异议也不去检验核实
B.A. Maher:病人感知过程出现了异常
有人认为妄想患者首先是存在认知障碍,在解释他们的古怪体验时,他们倾向于用最简单的方式一一直接跳至结论
心理分析学说认为妄想是一种投射的过程,将个人的不协调、彼此矛盾的体验完全转向
幻听
幻听的产生是由于患者不能区分真实的感觉和想象
鉴别机制转换机能异常"学说认为
在休息状态时各种病理反应或某种生理性变化可使其中的转换机能发生紊乱,使病人对脑本身的刺激作为错误性知觉加以感觉
认知功能研究
此认知为信息加工,不是头脑中的想法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而广泛的缺陷
研究者也已经证实
初发的、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样存在着广泛的认知功能缺陷
表明这些认知功能缺陷并不是由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
产前和产后的因素
产科并发症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着不利影响,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更大
母亲怀孕时感染使孩子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提高
产后的大脑损伤也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
治疗
概述
一般来讲,在急性发作期,以生物学治疗为主,着重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在精神症状得到缓解之后,进行心理治疗,恢复病人的自知力,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内容
生物学治疗
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