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知识点复习整理,整理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3-09 10:38:30政治知识点复习
经济生活
一、生活与消费
1.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本质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价格
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贮藏手段(贵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
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国家“三有”——面额、数量、印制
国家“一无”——购买力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信用卡
支票
转账支票
现金支票
外汇
汇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2.多变的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
互替&互补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3.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经济发展水平
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主要】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未来收入预期
收入差距的大小
消费类型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
做理智的消费者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可持续性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4.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商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对生产有调节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
生产(起决定作用)
分配
交换
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做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有经济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集体经济
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要深化国有体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
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
私营经济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外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5.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
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执行机构
董事会聘用的经理
监督机构
监事会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成功经营的因素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劳动
劳动者
就业
6.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
商业银行
股票
债券
三、收入与分配
7.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收入分配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
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8.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分类
影响因素
财政支出
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
财政赤字
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的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特点
分类
依法纳税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
市场秩序
市场失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标志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历史性的变革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开启新征程
坚持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体经济
乡村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
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最广泛
最真实
最管用
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权
监督权
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基本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与义务统一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社会事项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管理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民主监督
信访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性质
行政机关、执行机关
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依法行政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政务公开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组织领导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义务
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权利
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体
民主集中制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主题:团结、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弘扬科学精神
四、当代国际社会
9.走近国际社会
主权国家
地位
分类
基本要素
基本权利
独立权
平等权
自卫权
管辖权
国际组织
联合国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我国
国际关系
国家利益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10.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时代主题
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国际竞争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
文化的力量
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
表现
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交流的途径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贸易
文化传播的手段
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的特点
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5.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注释
特殊概念
不会出大题
教材中未明确,但老师补充
有推导
或承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