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下图详尽地梳理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目的: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内容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核心(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诸侯权利: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结果:形成统治阶层内部的严森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
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根本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也是宗法制核心),家国一体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背景:秦灭六国,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皇帝制度:开始采用皇帝称号;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
内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虚职,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丞相之下设诸卿
意义: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
政治区划:郡、县
行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意义: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意义: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西汉
地方:汉朝初期郡国并存
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唐朝
地方:设节度使,拥有较大自主权
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
措施:军事上,收回兵权,充实禁军;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
有利:改变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不利: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元朝
措施: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参与军国大事,形成内朝以对抗丞相的外朝——内外朝制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
时间: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
职责: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审议,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影响: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措施: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二府三司
二府:宰相与枢密使(枢密院的最高长官) 三司:三司使
措施: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官,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作用: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选官用官制度
察举制
创立者:汉武帝
标准:孝廉
方式:举荐,由地方推举
九品中正制
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
标准:门第
注:曾有选贤的本意和作用,但后来被世家大族左右,不要认为一直都是以门第为标准
科举制
创立者:隋文帝,分科考试
形成:隋炀帝,设进士科
发展完善:唐宋元各朝
明清时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思想,1905年废除
意义: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权利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废丞相
原因: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原因: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挑战
措施:1380年,废丞相,裁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设内阁
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
过程
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明宣宗时,内阁拥有票拟权
明神宗时,张居正掌握大权
特点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影响: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背景:清初皇权受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康熙帝设立南书房,扩大皇权
设置:雍正帝时,最初目的为办理西北军务
职责:跪受笔录,唯命是从,秉章办事,上传下达
简:机构简单
速:办事效率高
密:保密性强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