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4章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大一基础化学(医用),内容涵盖物质的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
大一新生思维导图烷烃与环烷烃,烷烃分子的所有碳原子均为sp 3杂化,原子之间以σ键相连。环丙烷不稳定的因素:1.重叠程度小。2.角张力越大,环越不稳定。3.氢原子属于重叠式构象。
大一基础化学,共价键与分子间力,包括现在价键理论,分子间力,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RP法的内容点。
大一基础化学,第9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内容涵盖原电池与电极电位,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等等内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物质的吸收光谱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子的能量就转移到分子 原子 离子上,使这些粒子由最底能态(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m基态+hv→m激发态
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组成的光是复色光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760nm(白光 )
互补色光
处于一条直线的单色光都是互补色光
有色溶液的颜色实质上是它对选择吸收光的补色 ,吸收越多,则补色的颜色越深。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就是比较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根据吸光度的大小确定物质的含量
最大吸波长是508nm——溶液最容易吸收波长是508nm的光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透光和吸光度
T=It÷Io 透射光的强度÷入射光的强度=透光率
吸光度A=-lgT=klc A越大,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强
lambert-beer定律
1.仅适用于单色光 2.吸光度=各共存物吸光度总和 3.吸光系数越大,溶液对入射光的吸收强度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强。 4.分光光度法仅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P244
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P246
选择适当的显色剂
因素: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 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
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max
显色剂的用量
溶液的酸度 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
空白溶液的选择
1.溶剂空白 水2.试剂空白(样品无)3.试样空白
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指示器
单色器光珊
吸收池——用于盛放溶液的容器 用光学玻璃制成
检测器将入射光透过被测溶液以后所剩的光强度转化成电讯号
指示器一般有微安电表 记录器 数字显示和打印等
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红光分光光度法
灵敏度高,准确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