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ocus),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length)。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可见,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这个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这样的像叫做实像(real image)。
我们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u)(subject distance),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v)(image distance)。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的大部分藏在头颅骨的眼眶内,只露出很小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保护眼球
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感光细胞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盲点。
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要矫正远视,可配戴相应的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色盲。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