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即“报告+文学”,标志着新闻性与文学性是其本质的两种属性。报告文学区别于常规新闻与文学作品的特性——政论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基本特性,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一)新闻性——又被称为报告性,新闻性是报告文学存在的前提,是报告文学最重要的属性。
其新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客观事实,不能是虚构的。
2.时效性——报告文学应该和其他新闻体载一样,报道的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时效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新近发生”,二是“新近发现”。
(二)文学性——报告文学采用非虚构的文学表现手法来报道真实发生的新闻事实。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理性思辨和文学表现两方面:
1.理性思辨——指报告文学是作者对客观事实规律的探索,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对人物深层次的剖析,具有时代精神,充满哲学意义的理性思辨。
2.文学表现——(1)诗意的结构;(2)艺术的笔法
(三)政论性(灵魂)——报告文学的政论性是指作者用前沿性的思维和前罐性的眼光,对所报道的人物故事、社会现象进行社会性、批判性、反思性的评判。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决定着一篇报告文学的水平与价值。
1.社会性——报告文学应该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报告文学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揭示生活最根本的矛盾、反映人民最强烈的心声”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因此,报告文学所选择的题材应该是当前的“难点”“热点”及“焦点”问题。
2.批判性——批判性要求报告文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敏锐的洞察、辩证的思考、鲜明的政治场去反映客观事件,对客观现实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对新闻事物进行褒奖或贬责时,始终带有回顾性反思的态度,行文中散发理性思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