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复习必读!下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中专题一的学习笔记分享。该图详细地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进与强化三个板块进行阐述,内容详实清晰。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就点个赞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家天下”开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特点:具有神秘色彩
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等级森严
神权色彩浓厚
稳定延续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对象:以同姓贵族为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利
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影响
积极:扩大统治区域;加速民族融合
消极:造成分裂割据;等级观念浓厚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
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影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
礼乐制度
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春秋后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权独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全国军务
“朝议”方式讨论国家大事,减少决策失误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特点: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西汉:郡国并行制
宋朝:文官做知州
兵权,财政收归中央
元朝:行省制度
中国省制的开端
避免了中央集权弊端又能发挥地方积极性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武帝:形成中朝来分散相权
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三省体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宋朝: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政治)、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
元朝: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选官制度
世官制(先秦)
按血缘和门第做官
察举制(汉)
推荐德行和才能高尚的人做官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品评官评官授官
科举制
萌发于隋,废除于1905
监察制度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贪污腐败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形成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清朝
康熙帝设南书房
雍正帝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决策封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