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村振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罗列,具体有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
编辑于2023-03-20 13:05:30 陕西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金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发展林下种养。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培新品种。
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
人才振兴
金句: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为农业农村发展厚植人才根基。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文化振兴
金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
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村,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多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生态振兴
金句:以“绿”为底,生态环境是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乡村自然资源加快增值,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要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加强村庄规划建设
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落实相关补助政策。
组织振兴
金句: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第一工程”
要坚定不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持续开展市县巡察,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金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
稳定完善帮扶政策
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