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执业药师中药学
第一章执业药师中药学的思维导图,内容有中药学的服务及其模式、中药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
编辑于2023-03-23 10:35:25 上海第一章执业药师中药学
服务(4分)
第一节 中药学的服务及其模式
宗旨
以人为本
目标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改善和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服务对象(重要人群)
用药周期长慢性病患者
病情和用药复杂、患多种疾病、同时合并用多种药品
特殊人群(如特殊体质、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小儿、老人、妊娠及哺乳期女、血液透析者、听障、视障、特殊职业如驾驶员等
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方法者
用药后易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应用特殊剂型、特殊给药途径
服务模式及转变
“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以病人为中心”
“从保障药品供应中心”转变“在保障药品的基础 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
第二节 中药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
文献来源
一次文献
作者本人的研究为依据撰写的原始文献 (如专 著、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 等)
二次文献
对一次文献整理加工、分类、编排而成,如书 目、题录、文献等 粗加工
三次文献
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特定专题一次文 献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 分析基础上编写的文 献,如论文综述(综合别人的论述)、专题评 论、教科书、词典、百科全书、年监、手册
常用古文献典籍
主要医学典籍(一经+四论)
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最早的医书)
素问
素枢
为针灸发展奠基了基础
《伤寒论》:汉,张仲景“众方之祖”奠定中医学辩证论治基础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开创了内伤杂病辩证的体系
《巢氏诸病源侯论》: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温疫论》:明,吴又可,第一部瘟疫的专著,创立了辩治温疫温病的新理论,对后世温病医家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主要本草典籍(5本)
《神农本草经》:最早本草学专著,载药365种,其中上品120种,中品120,下品125种
《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药特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专项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该书为中国历史上延续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图文对照编级药学专著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也被誉为世界第一部药典。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该书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此书可谓中药学巨著
主要方书典籍(7 本)
《肘后备急方》:全书总结了东晋以前的中医急症治疗成就。
《备急千金要方》:序例中著有“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两篇专论。论病首
重妇婴病的防治与护理。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外台秘要》:收集了许多民间单方验方。
《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主要炮制典籍(3 本)
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雷敩(xiào),第一部炮制专著,第一次系统总结前
人炮制技术和经验。
②《炮炙大法》:明,缪希雍,归纳总结雷公炮炙十七法;第二部炮制专著。
③《修事指南》:清,张仲岩,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全书分3 部分,第一部分
为炮炙论上,总论炮制的重要性和各种方法;第二部分为炮炙论下,总论各种炮 制方法的作用;第三部分为分论,记载了232 种药物的具体炮制方法。
常用现代中医药工具书和文献检索数据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四部)
一中、二西、三生、四辅料
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 中药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 西药
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生物
四部:通则以及药用辅料。 辅料
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献(5 本)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籍大辞典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大辞典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常用药品集和专著(6 本)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②《中华本草》
③《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④《中国常用药品集》
⑤《中国药品使用手册·中成药专册》(2002 年版)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
第三节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
咨询服务方法
咨询环境
紧邻门诊药房或药店大堂
药师咨询处标识
环境舒适
适当隐秘
必备用品:咨询台应准备药学、医学的参考资料、书籍以及面对患者发放的医药科普资料
咨询方式
面对面交流
电话咨询
网络咨询
专题讲座
其他科普资源
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
患者用药咨询
药品名称
适应病证
用药禁忌
用药方法
用药剂量
服药后预计疗效及起效时间、维持时间
药品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有否替代药物或其他疗法
药品的鉴定辨识、贮存和有效期
药品价格、报销,是否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等
医师用药咨询
新药信息
合理用药信息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的禁忌证
护士用药咨询
有关药物的配伍、配伍禁忌、剂量、用法,注射剂配制溶媒、浓度和输液滴注速度 ,以及输液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的理化变化、药品的保管等信息。
用药教育服务
服药时间
空腹服:活血化瘀(桃核承气汤);峻下逐水药(十枣汤);驱虫药、积导滞药;
通堵的药物空腹
饭前服:补益药、制酸药、病在胸腹以下,如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
饭后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药、健胃消食药、苦寒药、病在胸膈以上,如头痛、眩晕、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
清晨服:利水蠲饮祛湿剂(鸡鸣散)、涌吐药(常山饮、七宝饮);
清晨服用鸡常七
清晨至午前服:发汗解表药、温补肾阳、温阳健脾(附子理中丸、右归丸
阳气上升利于发汗,补阳的药
午后至夜晚:滋阴潜阳、清热解毒、重镇固摄的中药、寒下剂
睡前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部分缓泻药、治疗夜汗出、夜半腹痛者
疾病发作时服:截疟药、平喘药;
其他:急性病应立即服药;慢性病宜定时服药;调经药应于经前或红期服用;呕吐、惊厥、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药
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
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
老年人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婴幼儿和儿童的用药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需特别提示的特殊情况
患者同时全用2种或2种以上含同一成份的药品时;或合并用药较多时
当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或既往曾发生过不良反应事件
当患者依从性不好时,或患者认为疗效不理想,或剂量不足以有效时
病情需要,处方中配药剂量超过规定剂量时(需医师双签字)。处方中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不一致,或非药品说明书中所指示的用法用量、适应证时。
超越说明书范围的适应证或超过说明书范围的使用剂量(需医师双签字确认)
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中有配伍禁忌或配伍不当时(如有明显配伍禁忌时应第一时间联系该医师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第一次使用该药的患者
近期药品说明书有修改(如商品名、适应证、剂量、有效期、贮存条件、药品不良反应
患者所用的药品近期发现严重或罕见的不良反应
使用含有毒中药或有毒成分药品的患者
同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证或用药剂量范围较大或剂量接近阈值时
药品被重新分装,而包装的标识不清晰时
使用需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时;或使用临近有效期药品时。
沟通原则与技巧
投诉的类型
服务态度和质量
药品数量
药品质量
退药
用药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价格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