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卤素
卤素的思维导图,汇总了卤素单质、卤化氢和氢卤酸、卤素的含氧化合物、卤化物和拟卤化物的知识,一起来看吧!
编辑于2023-04-14 23:25:13 辽宁卤素
卤素单质
物理性质
同周期中半径最小,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最大,非金属最强
主族来看,从氯到碘的电子亲和能依次减小,但氟的电子亲和能比氯小,氟原子半径特别小,核周围电子密度较大,当接受外来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时,将引起较大的排斥力,从而抵消了气态氟原子形成气态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
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电子变为气态阴离子所放出的能量
状态:从F到I,卤素呈现由气态到液态到固态的规律性变化
F2、Cl2气态,Br2液态,I2固态
熔沸点:从F到I,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加,从而熔沸点增加
色散力
色散力主要与分子的变形性有关,分子的变形性越大,色散力越强。它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任何一个分子,由于电子的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位移,从而产生瞬时偶极。分子靠瞬时偶极而相互吸引,这种力称为色散力
溶解度:Br2>Cl2>I2 (F2与水反应;Br2和I2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大,I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但在CCl4中的溶解度很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用CCl4从水中提取I2。
卤水颜色:Cl2水为黄绿色,Br2水为红棕色(四氯化碳中为红棕色),I2水为黄褐色(四氯化碳中为紫黑色)
氯水和溴水为自由分子状态,碘水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溶剂分子
化学性质
氧化性:均为强氧化剂,从F2到I2,F2>Cl2>Br2>I2
与水反应:只有F2可以置换出水中的氧气
X2 + H2O = 2HX + 1/2O2
X2 + H2O = HX + HXO
与碱反应:
F2
2F2+2OH-(2%)==2F-+OF2+H2O
2F2+4OH-==4F-+O2+2H2O
Cl2
Cl2+2OH-→Cl-+ClO-+H2O
3Cl2+6OH-→5Cl-+ClO3-+3H2O
Br2
Br2+2OH-→Br-+BrO-+H2O
3Br2+6OH-→5Br-+BrO3-+3H2O
I2
3I2+6OH-→5I-+IO3-+3H2O
与金属反应:F2与Cl2可以和各种金属反应,Br2与I2常温下只与活泼金属反应
F2与Cu,Ni,Mg作用时,由于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氟化物保护膜而中止反应。所以F2可储存在Cu,Ni,Mg或其合金制成的容器中
与非金属反应
与氢气反应
F2:暗处,F2与氢气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
Cl:常温下与氢气缓慢反应,但在紫外光下,可以发生链反应,引发爆炸
链引发反应,产生单电子自由基
链传递反应,不断产生自由基
链终止反应,自由基除掉
Br:以Pt为催化剂,加热到350℃,高温下HBr不稳定
I2:催化剂并且加热的条件下,HI更容易不稳定
单质与氢气反应容易程度:F2>Cl2>Br2>I2
生成的氢化物稳定程度:HF>HCl>HBr>HI
总体规律
F2:除O2和N2,稀有气体He和Ne外,F2可与所有非金属直接化合为高价氟化物,大多数氟化物具有挥发性
Cl:可以与大多数非金属直接作用,但不及F2激烈
Br2与I2可与许多非金属单质作用,但不及F2和Cl2激烈,多形成低价化合物
激烈程度:F2>Cl2>Br2>I2
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Cl2、Br2、I2与硫化氢反应生产硫
Cl2、Br2与CO反应得到碳酰卤(碳酰氯)
F2在一定温度下与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酰氟
F2、Cl2、Br2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将氨氧化为氮气
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加成反应
应用
Cl:漂白(次氯酸钙)、杀菌、单质氯常做取代剂和氧化剂、有机化学反应
Br:有机溴化物可用作杀虫剂、颜料、化学中间体、漂白、与氯化物配合作为杀菌物质
I:制药、照相、橡胶制造、有机碘化物制备、碘酒等杀菌物
单质的制备
F2的制备
方法:莫瓦桑的电解法
2KHF2=2KF+H2+F2
盛装:实验室制取的少量F2用特别干燥的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来盛装
Cl2的制备
电解法(现代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 + 2H2O ==2OH- + H2 + Cl2
电解熔融氯化物
MgCl2==Mg+Cl2
实验室制法
MnO2 + 4HCl(浓) === MnCl2 +2H2O + Cl2(加热)
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8H2O + 5Cl2
2NaCl+MnO2 +3H2SO4(浓) === 2NaHSO4 + MnSO4 + 2H2O + Cl2(加热)
Br2的制备
工业上:用氯气将海水中的Br-氧化成单质Br2,再利用空气将形成的Br2吹出,在用碳酸钠与吹出的Br2反应,再将生成物酸化,制得溴单质
Cl2+2Br-=2Cl-+Br2
3Na2CO3+3Br2===5NaBr+NaBrO3+3CO2
BrO3-+5Br-+6H+=3H2O+3Br2
实验室中: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氧化剂将溴化物氧化来制备溴单质
2NaBr+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Br2
I2的制备
工业上方法:2IO3-+5HSO3-==5SO42-+H2O+3H++I2
实验室中:2NaI+3H2SO4+MnO2==2NaHSO4+MnSO4+2H2O+I2
卤化氢和氢卤酸
物理性质
状态:均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
沸点:HF>HI>HBr>HCl
除 HF 外,沸点随原子序数 Z 的增大,逐渐增高。因为 Z增大时,HX 分子的体积增大,分子间色散力增大。但 HF有分子间氢键,所以其沸点是本族氢化物中最高的一个。
H2O>HF>NH3
溶解度:HF>HI>HBr>HCl
熔点:HI>HF>HBr>HC
化学性质
酸性
比较:HI>HBr>HCl>HF,HF为弱酸,其余为强酸
HF特殊1:氟化氢浓度很低时酸性弱,当浓度提高后,生成二聚体,从而酸性增强
HF特殊2:腐蚀玻璃和瓷器
SiO2 + 4HF= SiF4 +2H2O
CaSiO3+6HF=CaF2+SiF4+3H2O
还原性
比较:HI>HBr>HCl>HF(可通过卤化物与具有浓硫酸反应比较各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HCI、SO2、H2S
HI特殊:HI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I2,其余不能
热稳定性
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卤气
热稳定性顺序:HF>HCl>HBr>HI
卤化氢的制备
卤化物与浓硫酸作用
HF的制备:氟化钙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aF2+H2SO4(浓)===CaSO4+2HF↑
HCl的制备:氯化钠与浓硫酸在大于150℃下反应或者氯化钠与硫酸氢钠在大于500℃下反应
NaCl+H2SO4(浓)==NaHSO4+HCl
NaHSO4+NaCl==Na2SO4+HCl
HBr的制备:溴化钠与浓磷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
不能用浓H2SO4制得HBr和HI,原因
2HBr+H2SO4(浓)===SO2+2H2O+Br2
8HI+H2SO4(浓)===H2S+4H2O+4I2
NaBr+H3PO4===NaH2PO4+HBr
HI的制备:碘化钠与浓磷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
NaI+H3PO4===NaH2PO4+HI
卤素与氢直接化合:只适用于HCl的合成,条件为燃烧
F2 和 H2 直接化合反应过于激烈,难以控制。 Br2,I2 与 H2 化合过于缓慢,且温度高时 HX 将发生分解,故反应不完全。只有 Cl2 和 H2 直接化合制备HCl 的反应,可用于工业生产
H2 在 Cl2 中燃烧 H2 + Cl2==2 HCl
非金属卤化物水解:实验室中的HBr和HI常用非金属卤化物水解法制备
适用HBr和HI的制备
PBr3+3H2O==H3PO3+3HBr PI3+3H2O==H3PO3+3HI
2P+6H2O+3Br2==2H3PO3+6HBr 2P+6H2O+3I2==2H3PO3+6HI
卤化物与高沸点酸反应,适用于制备 HF,及少量的 HCl,HBr 和 HI;卤素与氢气直接化合,适于工业生产 HCl。卤化物水解,适于实验室制备 HBr 和 HI。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
结构
OF2(V形)、O2F2(书面形)、Cl2O(V形)、ClO2(V形)
含氧酸及其盐
次卤酸及其盐
化学性质
稳定性
HXO 都不稳定,仅存在于水溶液中。从次氯酸到次碘酸稳定性依次减小。
弱酸性
次卤酸的酸性依次减弱 H—O—X,由Cl到I,O—X键减弱, H—O键增强,酸性减弱
氧化性
氧化性减弱 HClO > HBrO > HIO次卤酸盐的氧化性<次卤酸的氧化性
次卤酸及其盐的制备
利用歧化反应制备酸 2HgO + H2O + 2X2 = HgO·HgX2↓ + 2HXO
酸酐与水作用制备酸 Cl2O + H2O = 2HClO
次氯酸钠的制备 Cl- + H2O === 2OH- + Cl2 + H2 2OH- + Cl2== ClO- + Cl- + H2O
漂白粉的制备 2Cl2 + 3Ca(OH)2= Ca(ClO)2·CaCl2·Ca(OH)2·H2O + H2O
2Cl2 + Ca(OH)2 = Ca(ClO)2 + CaCl2 + 2H2O
亚卤酸及其盐
亚卤酸中仅存在 HClO2 一种,其酸性大于 HClO。 HClO2 极不稳定,几分钟后就发生歧化反应分解掉。产物中的 ClO2(IV)是黄色气体,浓度大时爆炸
制取 ClO2,可以用 SO2 还原 NaClO3
ClO2 在碱中歧化时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制取 HClO2 一般用 Ba(ClO2)2 与酸反应
亚氯酸盐比亚氯酸稳定,但受热 或撞击时也易发生歧化分解
卤酸及其盐
卤酸及其盐的性质
卤酸强弱的顺序是 HClO3 > HBrO3 > HIO3. HClO3 和 HBrO3 均为强酸碘酸为中强酸
同一主族元素同一价态含氧酸的酸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稳定性
HXO3 的稳定性高于 HXO,但也容易分解。HClO3 和 HBrO3 仅存在于溶液中,减压蒸馏冷溶液可得到粘稠的浓溶液
氧化性
酸的浓溶液是强氧化剂HBrO3>HClO3>HIO3,在酸性溶液中,盐的氧化性增强
盐类的溶解度
氯酸盐基本可溶,但溶解度不大。溴酸盐中常见的难溶盐有 AgBrO3,Pb(BrO3)和 Ba(BrO3)其余溴酸盐可溶
卤酸及其盐的制取
歧化法
通过卤素在碱中的歧化反应制备 卤酸或卤酸盐
直接氧化法
使用强的氧化剂,将低氧化态 的物质氧化成卤酸或卤酸盐
卤酸盐与酸反应
H2SO4 浓度不宜太高,否则导致 产物浓度过高,易发生爆炸分解。
高卤酸及其盐
化学性质
强酸性
HClO4 > HBrO4 > H5IO6
稳定性和氧化性
H5IO6(固体)>HClO4(纯液体)>HBrO4(55%)
强氧化性
HBrO4 > H5IO6 > HClO4
溶解性
MClO4 > MBrO4 > M5IO6
高卤酸的制备
高卤酸钾和浓硫酸反应,可制得高卤酸
卤化物和拟卤化物
卤化物
卤素和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卤化物
金属卤化物
制备
方法一:氢卤酸与相应物质作用
方法二:金属与卤素直接化合,条件为高温干燥
某些高价金属卤化物,极易水解,不能通过与氢卤酸的反应,从水溶液中得到,而必须由金属和卤素直接化合制取。
方法三:氧化物与卤素作用,需要碳与氧气来进行耦合反应。
一些氧化物的卤化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可以在反应的体系中加入碳单质,采取反应的耦合,以达到卤化的目的。实际进行的反应为
方法四:用某一金属卤化物转化为目标金属卤化物
可溶性的金属卤化物可以转变成难溶卤化物。
难溶性的金属卤化物可以转变成溶解度更小的卤化物
溶解性
弱酸氢氟酸盐即氟化物除钠,钾,铷,铯,以及铍的 氟化物易溶于水外,多数难溶
难溶的金属氯化物其中,PbCl2 的溶解度较大, Pb2+ 不能被 Cl- 沉淀完全.PbCl2 可以溶于热水中
常见的难溶的金属溴化物
常见的难溶的金属碘化物
形成配位化合物
向硝酸汞中滴加碘化钾,出现红色沉淀,随后红色沉淀消失
Hg2+2I-==HgI2
HgI2+2I-==【HgI4】2-
氯化铜的水解,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由深黄色到绿色再到蓝色,两种配合物同时存在时为绿色
[CuCl4]2- +4H2O==[Cu(H20)4]2+4Cl-
金属铅与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当铅遇到浓硫酸后生成无色配位化合物
Pb+2HCl==PbCl2+H2
PbCl2+2Cl-==[PbCl4]2-
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
卤素互化物
定义:卤素互化物是指两种或三种卤素组成的共价形化合物
规律:两种卤素互化物之间的电负性差越大,则中心原子的价态越高
制备
两种卤素单质相互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用卤素单质与卤素互化物反应
化学性质
互卤化物易发生水解反应,在水解过程 中卤素的氧化数不发生变化
自耦:BrF3、IF5(为非水溶剂)
一些互卤化物因其熔融态时易于自耦解离,常作为离子化合物的非水 溶剂,如 ICl,BrF3,IF5 等。
BrF3 是应用最广的互卤化物,它 有如下的自耦解离:
多卤化物
构成:离子型化合物,阴离子有一种卤素或多种卤素组成,阳离子以金属离子居多
制备:卤化物与卤素反应
性质:不稳定性
受热分解为简单的卤化物和卤素单质
若为多种卤素的多卤化物,受热分解为具有高晶格能得那种卤化物(因此很难找到含F得多卤化物)
拟卤素
定义
有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非金属元素组成的负一价阴离子 ,如 CN-, SCN-,OCN- 等,它们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与卤离子相似的性质,称为拟卤离子。
与其相对应的中性分子,如氰(CN)2 ,硫氰 (SCN)2 ,氧氰 (OCN)2 等,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称为拟卤素。
制备
(CN)2的制备:AgCN直接受热分解
(SCN)2的制备:将AgSCN悬浮在乙醚中,用Br2或者I2将其氧化
(OCN)2的制备:电解氰酸钾
分子结构
(SCN)2:直线型分子,两个(Π34)键
(CN)2:直线型分子,有两个(Π44)键
(OCN)2:直线型分子,有两个(Π34)键
性质
物理性质
(CN)2:常温常压下,呈现气态,有苦杏仁味,无色,可燃,剧毒
(SCN)2:浅黄色晶体,-2℃以上为液态。不稳定容易发生聚合,从而呈现砖红色不溶物固体
氧化还原性
氢化物酸性
HSCN>HOCN>HCN
盐与配位化合物
Ag++CN-==AgCN
AgCN+CN-==[Ag(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