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创新创业概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人格 等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一章 创新创业概论
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与本质
定义
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人格 等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内容
思维教育、发现教育、发明教育、信息教育、学习教育、渗透教育、 艺术教育、参与教育、未来教育、个性教育、和谐教育等;
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能力、创新人格,创业能力等。
内涵
创新精神(创新的灵魂与动力)
创新思维与能力(本质力量)
创新人格(根本保障)
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 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创新人才
创新精神: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构成;
创新能力:包括人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
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而提高 创新能力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
认识定位
创新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与倾向;创新是人生存的需要, 只要人存活一天就片刻也离不开创新。
教育的双面性有助于促进大家深入理解教育对激发创新潜能和提高创新 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应具有全面性,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不仅自然科学需要创新,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样需要创新。 科技创新与人文创新应平衡和协同发展。 自然科学创新也离不开社会和人文思维方式的支持。
创新不是课外活动的事情,贯穿这个教育的全过程; 创新是整个教育模式、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全局性改变。
创新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综合素质集中体现。
创新教育还具有综合性,是个体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什么是创业教育
广义:是培养开创性个性,重视培养同学们的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 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狭义: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 意识、创造思维和创业能力,以满足时代需求。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而且更加 突出教育方法创新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的目的
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让创业教育通过让个人潜能的释放、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对 创新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开发;
在实现个体价值的同时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 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时代背景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现阶段的经济社会背景
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动能不足,新型发展方式需要拓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须寻找新型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历程和趋势
国外
起步早,以大学为中心
亮点
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
学校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
校企合作开展紧密
科学技术应用广泛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百森商学院
“强化意识”模式
创新性教学计划、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学术研究
培养的四个方面:师资力量、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哈佛大学
“注重经验”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
斯坦福大学
“系统思考”模式
我国
萌芽
近代中国的“实利主义教育育思想”和“职业教育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倡导的勤工俭学、半工半读
近代代表性思想
蔡元培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
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
梁思成 “建筑教育”思想
钱伟长 “拆除四堵墙”思想
改革开放后
正式启动阶段
1989年召开 1991年试点 1999年宣言
发展阶段
2002年试点高校 2005年KAB2006试点
全面推进阶段
十二五
深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