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地图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思维导图关于物体的运动,动物的医生以及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点,帮助老师更好的备课,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哦
编辑于2023-04-20 17:40:04 浙江省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目录
制图来源|教科版科学三下教材 作者|小红老师 制图软件|mindmaster
第1单元 物体的运动
1.运动和位置
2.各种各样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7.我们的“过山车”
第2单元 动物的一生
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3. 蚕长大了
4. 蚕变了新模样
5. 茧中钻出了蚕蛾
6. 蚕的一生
7. 动物的繁殖
8. 动物的一生
第3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1. 仰望天空
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3. 影子的秘密
4. 月相变化的规律
5. 月球--地球的卫星
6. 地球的形状
7. 地球--水的星球
8. 太阳、月球和地球
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动手探索我们的生活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地图
三下第3单元 太阳、月球和地球
地球-水的星球
1.观察地球仪
绿色的平原
棕色的山峰
蓝色的海洋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比较海陆面积
方法
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世界地图上,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数格子
发现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七,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丰富的液态水
是地球、太阳与月球最大的不同点
作用
1||| 促进了地球生命的诞生与延续
2||| 调解了地球的气候
3||| 造就了地球特殊的地形地貌
太阳、月球和地球
1.代表颜色
1||| 太阳--红色
2||| 月球--灰色
3||| 地球--蓝色
2.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1) 收集资料
1||| 确定资料来源
2||| 判断资料的科学性
3||| 比较资料
4||| 选用资料
(2) 确定主题色彩
(3) 划分区域,合理布局
(4) 图文展示和交流
三下第3单元 太阳、月球和地球
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类型
新月
峨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2.探究月相变化
(1) 排序
给月相图片排序
(2) 观察
把月相图片按照顺序装订成册,快速翻动,观察月相在一个月内的连续变化
(3) 规律
农历上半月
亮面从右侧开始逐渐扩大,由缺到圆,月中出现满月
农历下半月
月中满月过后,亮面从右侧开始逐渐消减,由圆到缺
月球
1.观察月球
月球正面阴影很多,是月海;背面月海较少,陨石坑较多
2.月球档案
年龄
约45亿年
直径
约3500千米
距离
约38万千米
地形
环形山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环形山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影响地球潮汐
3.模拟制造环形山
(1) 实验材料
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
(2) 实验步骤
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把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3) 实验猜想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可能是陨石等天体撞击而形成的
地球的形状
1.观察猜想
天圆地方
2.现象推测
推测依据
现象一
观察远方来的船,先看到帆顶,后看到船身
现象二
月食时,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影子是圆形的
模拟实验
木圆柱不变,改变光的照射角度
手电筒不变,改变木圆柱的摆放
3.实践验证
1519年,麦哲伦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
三下第3单元 太阳、月球和地球
仰望天空
1.太阳和月球的相同
都是球体
东升西落
2.太阳和月球的不同
太阳
恒星
自身发光发热,表面有太阳黑子
月球
卫星
自身不发光,表面有环形山
3.太阳和月球模拟实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步骤
保持纸筒和小圆纸片的位置不变,移动大圆纸片。观察大圆纸片移动到多远距离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3) 实验结论
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两者可视大小相似,是因为太阳距地球的距离,比地球距月球的距离远的多。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1) 在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并标注方向
(2) 在室外根据太阳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3) 在纸板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5) 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2.日影变化规律
(1) 长短变化
日出后到正午日影渐短,正午日影最短,正午到日落日影渐长
(2) 方向变化
像时针一样转动,大体上是自西向东
影子的秘密
1.影子的产生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
2.模拟影子的变化
(1) 采用控制变量法
(2) 方法
木圆柱不变,改变光的照射角度
手电筒不变,改变木圆柱的摆放
(3) 结论
1||| 影子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
2||| 影子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与屏的夹角越大,影子越短。
3||| 影子形状与阻挡物形状有关
3.原理应用
手影游戏,皮影戏
三下第2单元 动物的一生
蚕变了新模样
1. 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1) 吐丝前
不吃桑叶,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2) 吐丝时
蚕体头胸昂起,口中吐丝,头部来回摆动
(3) 吐丝后
身体变黄变干,被包裹在茧内
2. 观察蚕蛹
蚕茧
外形
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一般为白色或黄色
作用
保护蚕蛹
蚕蛹
外形
纺锤形,深褐色
结构
头部
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
胸部
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
腹部
有体节
茧中钻出了蚕蛾
1. 观察蚕蛾的生命活动
(1) 破茧
蚕蛾口器分泌液体软化茧层,从而破茧而出
(2) 交尾
雌雄蚕蛾交尾,也称交配
(3) 产卵
雌蛾产卵,不久后蚕蛾相继死去
2. 观察蚕蛾
(1) 外形特点
有硬壳
蛇卵、龟卵、鸡卵(鸡蛋)等
无硬壳
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2) 雌雄蚕蛾区别
雌蛾
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
熊蛾
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快
3. 昆虫
(1) 共同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 其他昆虫
蚂蚁、蜻蜓、蝴蝶等
蚕的一生
1. 观察记录方法
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
2. 蚕的四个阶段
蚕卵
幼虫
蚕蛹
蚕蛾
3. 蚕的生长发育条件
空气,食物,生活空间、适宜的温度
动物的繁殖
卵生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胎生
直接生下胎儿,一般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后代
动物的一生
出生
成长
繁殖
死亡
三下第2单元 动物的一生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 观察蚕卵
(1) 工具
放大镜
将不易观察到的细节放大
尺子
测量蚕卵的厚、长、宽等
(2) 形态特征
1||| 颜色
2||| 形状
近似圆形,中间低凹
3||| 大小
芝麻大小,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2. 孵化
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
3. 建造蚕房
1||| 蚕卵孵化的条件
温度适宜+一定的湿度+通风透气
2||| 食物准备
新鲜干燥的桑叶
4. 做观察计划
方法
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
内容
日期、体长、样子、生长需要...........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 卵生
定义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
常见的卵生动物
蚕、鸡、鱼、龟、蛙、蛇、蚂蚁等
2. 动物卵分类
卵外是否有硬壳
有硬壳
蛇卵、龟卵、鸡卵(鸡蛋)等
无硬壳
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3. 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 熟鸡蛋
(2) 生鸡蛋
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蚕长大了
1. 观察蚕的生活
蚕的生命活动
吃食物、排便、运动、睡眠、蜕皮、吐丝结茧等
蚕房的变化
出现粪便、被吃过的桑叶痕迹以及蚕丝等
2. 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 蚕的外形
身体呈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体节
(2) 各结构的作用
1||| 头部
口:取食
2||| 腹部
足:运动
3||| 身体两侧小黑点
呼吸
3. 蚕的幼虫的身体变化
1||| 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
2||| 体色由黑色变白色
3||| 身体表面由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
三下第1单元 物体的运动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比较不同动物运动的快慢
方法:比较奔跑100米所需要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猎豹>羚羊>斑马>兔子>黑熊>大象(从快到慢)
2. 运动距离相同
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相同距离比较运动时间
3. 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1) 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总个数
(2) 众数
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3) 中位数
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排在最中间的数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
方法:比较一小时内通过的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
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2. 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运动时间相同,比距离
3. 机械运动的三个物理量
1|||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和反映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 时间
度量两个时刻之间间隔长短的物理量
3||| 路程
运动轨迹的长度
我们的“过山车”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
1. 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2. 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 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 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 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区分斜坡与斜面
斜坡是指在原始地貌中,地面线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地貌区
生活中常见的斜坡:山坡、滑梯、楼梯等
斜面是指一个倾斜的平面
2.斜面上运动状态
1||| 滑动
小朋友滑滑梯
2||| 滚动
石头滚下山坡
3||| 静止不动
3.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 小立方体
静止不动
2||| 小六棱柱
有滚动,有滑动
3||| 小球
滚动
4.影响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因素
斜面坡度大小
斜面光滑程度
物体的形状
三下第1单元 物体的运动
运动和位置
1.物体的状态
运动: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
静止: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
2.判断物体的状态
1||| 选择参照物,如地面
2||| 假设静止不动
3||| 比较位置变化
运动
静止
3.描述位置
方向和距离
常用的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形式
平动
转动
滚动
振动
摆动
2. 物体的不同部分
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3. 描述物体运动形式的方法
图示+文字
点表示物体运动的起点
线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直线运动
1||| 含义
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2||| 举例
电梯上下运动、树上苹果自然落地、火箭发射等
2.曲线运动
1||| 含义
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2||| 举例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运动、鸟类飞行路线、踢出去的足球等
3.物体的复合运动
1||| 含义
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2||| 举例
直升机、飞盘、竹蜻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