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文学创作
马工程版文学理论思维导图,创作动因 (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 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 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 和创作冲动)。
马工程文学理论思维导图,文学作品的语言 (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 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 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马工程文学理论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知识梳理,包括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文学功能的整体性、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等等。可用于预习和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过程
创作动因 (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 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 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 和创作冲动)
创作动机的构成
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韩愈“不平则鸣”
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
白居易要求诗文创作向上“补察时政”,向下“泄导人情”
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创作动机:指向创作过程结果, 是有意识的行为目的)
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
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
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
创作冲动的定义和特征 (创作冲动:指向创作过程 本身,是非理性的心理驱力)
定义:是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迫切愿望和心理躁动
主要特征
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
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
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内指性)
艺术构思 (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 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 通过艺术直觉、情感、想象、 理解等心理活动,以艺术综 合、简化、变形等构思方式, 孕育艺术形象序列或意念心 境、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 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的过程
形成作品整体架构
设计具体艺术形象
安排情节的演变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艺术概括)
艺术综合 (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 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 艺术形象的过程)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是集中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
艺术简化 (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 处理的过程)
《诗经》“以少总多”
艺术变形 (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 不同于生活状态的变异形式 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 效果的过程)
《变形计》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语言呈现 (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 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苏轼借画竹,提出“成竹”,“成竹”指语言呈现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
恰如其分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推敲字句)
富有表现力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叠词运用)
追求独创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艺术直觉 (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 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认知直觉)
艺术直觉:对象是审美价值,有明显主观色彩以及强烈情感体验
科学直觉(认知直觉):对象是事物物质规律,排斥主观色彩,较少或没有情感状态
艺术直觉与创作灵感
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创作灵感:是一种情绪与想象力的瞬间勃发状态
艺术情感 (情感通常指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与日常情感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如韩愈《送孟东野序》
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文学创作的核心(情感的再度体验是指主体对以往情感积累的唤醒、复现、回味和关照的过程)
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
艺术形象的形成的三种因素
感性形式
情感
子主题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感性形式和理性是不可分拆的有机整体(刘禹锡《石头城》)
艺术想象 (指文艺活动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 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艺术想象的特点
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艺术想象的类型 (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 中所起的作用分三类)
再现性想象(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形象和活动的描写)
创造性想象(孙悟空的形象)
相似性想象,又叫类比性想象(柳宗元“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艺术理解 (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艺术理解与创作动机
艺术理解与选材
艺术理解与构思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作家与生活体验
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和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的作品,都是动人的艺术魅力与现实社会进步相结合的结晶,都是文学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创作灵感,为时代和生活深刻感召的产物
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修养
作家的思想道德及人格修养
作家的文化艺术素养
作家应有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
作家要有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基础
作家要有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比较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作家的独特素质
经常保持创作激情状态
对生活中那些具有特征的、隐含重要意义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
对语言有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文学创作宗旨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在文艺创作目的上,应为人民而创作,满足人民的日益高涨的文艺审美需求
在文艺创作的源泉上,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在文艺创作的态度上,文艺家应当热爱人民,切身体验人民的喜怒哀乐,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文艺创作的品格上,应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体现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