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群效应
关于小群效应的思维导图,人们活跃在“小群”中进行分享,引发巨大社交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 的现象,称为“小群效应”
编辑于2023-05-02 17:17:31 湖南小群效应
前言
社交网络的六大驱动力
荣誉驱动
10,我想证明自己很伟大
利益驱动
6,互惠接口
关系驱动
7,三人成虎
1,小群效应的基础
事件驱动
地域驱动
兴趣驱动
社交网络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获得用户
工具性
2,三近一反
4,你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
7,三人成虎
快速增长
病毒性
2,三近一反
3,连接者
7,三人成虎
持续黏着和变现
长连接
2,三近一反
5,小池塘里的大鱼
当今时代已经是用群的时代,而不是做群
深刻了解社群中人 们的行为习惯、社群运转规律,并将之与自己的产品和运营结合起来, 这才是关键所在。
2,三近一反
8,七种社群
9,如何愉悦的消耗对方的时间
1,小群效应
什么是小群效应
用户倾向于分享给强关系好友或小圈子
大社群及其高价值是由无数小群构成的
人们加入大群,但是活跃在小群中
人们活跃在“小群”中进行分享,引发巨大社交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 的现象,称为“小群效应”
优秀小群的三个特点
人们之间相互认识
人们彼此信赖
成员之间互动频繁
大型社群面临的两个问题
社群的组织方式
用户已经活跃在一个个小型社交圈中,大型社 群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将无数小圈子、小群牢牢凝聚在自己周围?
信息的传播扩散方式
如何才能穿透并触及无数小群,影响和覆盖应有的目标人群?
2,三近一反
三近(构成社群的基础)
相近地域(1000米)
对于陌生人而言,距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决定了社群的发展或更强关系的构建
对于陌生人社群来说,用户不会经常花时间持 续建立关系,广泛的兴趣很难成为用户沟通的主要理由。
相近兴趣(和自己相关)
相近年龄
一反(帮助社群带来收入)
相互帮助却又存在冲突和协作的两方
常见的有性别相反,商业中的甲乙双方等
三近一反为社群带来了什么?
用户的高转化和快速增长
更加稳定的黏着和留存
3,连接者
社交电商遇到的问题
两低一高
分享欲望低
互动欲望低
点击转化高
小红书
本身就是自媒体,具备信息扩散的能力
社群成员角色的第一种划分方法
全局意见领袖
局部意见领袖
仅能影响自己覆盖的粉丝,粉丝扩散力差
连接者
解决大型社群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信息的传播扩散方式
能将信息扩散出去的社群人员
第一类:社群中的大V
第二类:普通人跃升的连接者
普通人
其它产品是如何找到连接者的?
狼人杀英雄榜的法官
荣誉驱动
大V店的凤凰妈妈
大V店用相似的人群(妈妈)和相似的需求吸引到用户,再通过荣誉驱动和利益驱动构建的用户进阶体系,带来平台的快速增长。
荣誉驱动和利益驱动
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连接者?
1,在社交网络上找到真实用户,500-5000人,并加为社交好友
2,阅读目标用户近半年在社交网络发布的信息,并记录
3,分析信息,发现目标用户关注的主题和KOL
4,人工分析强化信息
4,你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
社群的第一种分法
根据组建目的分
事件驱动
事件驱动不如关系驱动
事件驱动有明显的边界,事件结束就是边界。
关系驱动
关系驱动的社群就能吸引用户和保持活跃吗?
你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
用户加入一个社群的诉求类似于马斯洛需求模型,也与三近一反中的一反相契合。
理性:问答互助,分享知识,管理和维系关系
情感:炫耀,寻找共鸣
文化: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
社交网络基础模型
工具性
工具性是基础,社群对“你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的回答,决定了病毒性的强弱和长连接的效用。
解决了什么根本性问题,以至于让用户第一眼看到你时就加 入?
病毒性
如何不仅让用户加入,还能促使用户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同 学同事都拉进来?
长连接
用户的长期黏着、留存,乃至变现。如何吸引用户今天用,明天用,长期用?
社交网络模型的应用
工具性+病毒性
社交网络病毒扩散闭环
工具性:为什么点击?共鸣,好奇,想学
病毒性:为什么分享?维持关系,表达诉求,塑造形象
工具性+长连接
提升订单转化率
工具性用法的作用
加入原因:让用户一瞥就愿意加入
外部性:建立外部用户池
即使不是社群成员,也能享受这个社群输出的价值,这是社群 的外部性。通过这些工具用法,社群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巨大、潜在 的用户池。
过滤器:将用户引导到适合他的“三近一 反”的小圈子中去
望远镜:用以观察社交网络或大型社群的变迁,从而寻找到 新的获取红利的切入点
社群的第二种分法
熟人型
陌生人型
社群的第三种分法
根据用户核心动作不同
阅读型
依赖大量优质内容
互动型
社交型社群,依赖核心人群的频繁互动
在陌生人之间(尤其是通过搜索获得的用户)进行破冰, 最好的方式就用运用情感关注点
5,小池塘里的大鱼
荣誉驱动的巨大威力,让用户进行各种比较
将用户在小圈子里进行比拼
为用户建立不一样的小池塘,相同等级,相同兴趣,相同阶层等。
让用户知道有人在跟他比较
设置用户进阶机制
让用户感觉获得进步,能和比自己能 力更强或地位更高的人在一起。
够够手的进阶机制
荣誉驱动
跟其它用户比较
用户个人的成就感
如何设置用户进阶机制?
1
构建小池塘
让用户去比
让用户知道有人在跟他比较
2
构建一个独立的上升通道
3
让成员以团队(小群)为单位进行比拼/竞争
6,互惠接口
利益驱动
如何进入头部世界?
海量试错带来的病毒扩散
大群效应所考验的信息扩 散方式,会帮助企业进入头部世界。
社交驱动力带来的信息扩散
人类关系的四个互动模型
社群共享
建设一个社群阶段:无为而治
权威序列
建设一个社群阶段:强运营,KOL
平等互惠
用好一个社群阶段:利益驱动
市场定价
用好一个社群阶段
社群的第四种分法
关系平等型
关系不平等型
互惠接口的六个原则
个性化:想要不想要,动态金额,发送给谁都由用户定制
参与简单:就像是自动给予,任何人都可在享受服务后直接发 起、分享新的利益
零成本:这是免费获取的,企业无须配备大量人力来进行日常 维护和对接
对社群和企业都利好:设置的接口一直围绕企业核心诉求,也 让参与的每个社群、合作伙伴都可以接入并从中受益
利益可分享:利益都可以被用户分享出去,以帮助好友也获得这些利益
可累积:可累积的利益会吸引用户持续投入时间,以求获取更大利益
设置互惠接口的根本
如何吸引社群主动合作?长板效应
7,三人成虎
关系驱动
吸引用户加入
PMCAFF的邀请码
捞月狗的魔法数字
2-3个好友即可影响用户
密集度
社交传播的核心指标-密集度
病毒式扩散
删除和摒弃错误的关系链
消除负面影响
8,七种社群
衡量社群的核心指标
成员之间互动是否频繁
社群中核心群体规模大小
八个结论
互动频繁必然导致成员关系密切
真实的社交网络都是冷淡的,小群才可能更活跃
互动频繁的社群,很少分裂为多个圈子
大社群成员冷淡,会导致分裂成多个小圈子
兴趣驱动不如地域驱动
兴趣社交中互动讨论热度的上限,是熟人社交的下限
社群规模越大,成员之间的对话会略有增加
大型社群越大,KOL和主流人群的影响力越弱
社群的升级和跃迁受到四种力量的影响,分别是:成 员之间互动是否频繁、是否有一个足够大的主流人群、商业化力量 的介入,以及外部力量的介入
9,如何愉悦的消耗对方时间
强运营
如何强运营?
强调社群规则、意见领袖,强调社群管理、话题 管理和引导;需要较多运营人员
强运营适合哪种社群?
适用于人群范围明确的社群及社群诞生早期
社群成员角色的第二种划分方法
原创用户
互动用户
浏览用户
弱运营
如何弱运营?
机制运营
将所有人群细分;对内容实时分类;内容去中心化曝光
比较,小池塘里的大鱼
使用户从plant向god迁移,同时控制四种用户比例
标杆运营
氛围运营
弱运营适合哪种社群?
成熟的大型社群
社群成员角色的第三种划分方法
plant
访问频率低,不互动
animal
访问频率高,不互动
human
有简单互动,开始产生内容
god
KOL
10,我想证明自己很伟大
利益驱动不如荣誉驱动
社群文化
社群语言
模拟关系
成员之间
鹅厂,玉米米粉等
海量用户和运营者之间
AKB48,养成系偶像
社交网络的六大驱动力
攻坚力量
利益驱动
荣誉驱动
基础力量
关系驱动
地域驱动
内部催化剂
事件驱动
兴趣驱动
观察社群成长的常用工具
一,小群效应
二,三近一反
三,社交网络基础模型
工具性,病毒性,长连接
四,用户的成本收益账/投入产出比
影响多少用户就能影响社群内所有人?
衡量社群质量的三个标准(三近)
成员之间互相结识的人数
成员之间的互动频次
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
数据挖掘可以做这件事?
社区的推荐算法可否借鉴?
圈子的生命周期?圈子质量分数高于一定阈值,则圈子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