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思维导图,内容包含三大改造、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起来看。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的思维导图,汇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三大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
1 背景 万维P127
2 形式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 目的
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4 原则
自愿互利
5 方式
典型示范
6 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7 结果
1956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8 影响
农业合作化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改造;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基础
9 实质
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1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1 背景(1)-(2) 书本P25
2 目的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 方式
4 政策
赎买政策
5 意义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6 影响
有利于资本家在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建设;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1 时间
1953年-1956年底
2 实质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 结果 书本P26
4 意义 书本P26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
1956年
2 内容 书本P27
3 影响
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开始时间
1958年
2 背景 书本P27
3 概括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评价 书本P27-28
5 影响/结果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6 调整(1)-(2) 书本P28
7 结果 书本P28
8 启示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2 背景 书本P28
3 概况 万维P131
“刘少奇”案
4 危害 万维P131
5 影响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
6 认识(1)-(2) P30
建设成就
1 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4) 书本P30-31
2 典型代表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3 成就“文化大革命”时期 书本P31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底
2 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 基本任务(1)-(3) 书本P19
5 主要成就(1)工业(2)交通建设 书本P19
6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援助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8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9 重工业建设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10 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11 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4) 书本P2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确立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主要内容(1)-(2) 书本P21-22
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宪法
主要内容(1)-(2) 书本P21
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地位/性质 书本P21
意义: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影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