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主题十二 常见的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主题十二 常见的地质灾害的思维导图,具体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震级和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分布
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震频繁区
危害
直接灾害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次生灾害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滑坡
概念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 地下水 活动、雨水浸泡、 地震 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 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 自然现象 。
形成条件
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发生条件
地形
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物质
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来源情况。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触发
水流激发是泥石流灾害中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中水的来源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