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场EHS运行管理总纲要
现场EHS运行管理的思路,具体有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班组安全达标管理、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与管控、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现场基础设施安全、现场机械安全管理、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用电管理、生产现场废弃物、现场三废的管控... ...
编辑于2023-05-05 19:28:08 江苏省公司安环卫运行管理指南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本公司从业人员超过100人需按照标准成立《安全生产及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图》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人员资格管理
本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取得安监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且合格证在有效期内。 本公司员工入职后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定期安全会议
安全管理员应依《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定期研究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人员培训管理
参照《EHS关联人员能力矩阵表》安排年度培训计划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 安全生产三级培训记录
培训教材
建立本车间的环安培训教材
班组安全达标管理
三清楚
班组安全责任清楚
本班组危险源清楚
员工安全培训状态清楚
四到位
员工安全培训到位
日常安全检查到位
危险源控制到位
应急处置演练到位
一落实
上级对本班组的监管到位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与管控
本车间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 半年更新一次
本公司 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 1年更新一次
本车间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半年更新一次
本公司重大危险源一览表 1年更新一次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劳保用品的配发标准
部门依据《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识别本部门所需要劳保用品清单,提交人事行政部,形成《劳保用品的配置标准及周期》,如岗位和危险源有变化时更新此标准
劳保用品的日常监管
各部门依标准进行劳保用品请购,下发劳保用品形成《劳保用品签领记录表》,并监督各对应岗位日常生产中用好个人PPE防护用品
现场基础设施安全
消防间距管理
生产车间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全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建筑物有无倾斜、破损,门、窗、玻璃有无损坏,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于【基础设施检查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申请维修。
安全标志,安全色管理
总配电箱、各级开关箱等处必须悬挂当心触电等标志牌;在通向紧急出口的通道、楼梯口、消防通道口、出入通口必须悬挂安全通道等标志牌。
全厂交通安全管理
厂区大门、危险路段的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5公里;人员稠密地段、下坡路、转弯路、交叉路口、装卸作业区限速每小时15公里,并设置限速标志。
车间安全通道管理
车间通道根据生产要求,宽度标准如下:车行道宽度应大于3.5m,专供叉车通行的单行道应大于2m,人行安全通道宽度宜大于0.8m,分隔线应清晰、准确。
现场机械安全管理
机械类防护装置
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以避免在运转时与其接触
设备运行时,操作者需要接近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应满足使操作者触及不到运转中的可动零部件
避免在安全防护装置和可动零部件之间产生接触危险
机械类警示标识
所有的上下运动的挤压类设备要有---当心压手的标识
每个自动机的门一个标识--运行时禁止开门的标识
一个激光打标机一张 专用的操作注意说明
一个切端子类设备贴一张 切断注意标识
一个自动机一张 操作提示卡
一个激光打标机一张 注意激光标识
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目标管理:发生意外火灾事故为0次
消防设施管理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 50M ;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0. 08M 。灭火器箱不得上锁。
现现消防管理
生产部各车间要配备医药箱 生产部各车间必备应急灯,逃生路线图 生产部 各车间必备安全出口指示灯 生产部 必备消防栓,灭火器 生产部消防设备上划红线,红线区内不可摆放任何物品 生产部 消防通道不可堵塞 生产部消防设备由保安每月定期点检并保存记录
仓库安全管理
依《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仓库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物品与照明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米。 物品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米。 物品堆垛与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米 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占道率应小于5%。 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 库房内不得使用移动式照明灯具;库房内不得存在临时线。 库房内敷设的电气线路必须,穿金属管或非燃硬塑料管。 依据《仓库日常5S及安全检查表》进行每日安全检查
消防专项管理
三同时
消防设计备案
消防验收备案
消防器材
年度维保
日常点检
灭火器分布图
消防检查
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消防演练
演练计划
演练总结
消防应急管理
现场要有【安全生产及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图】
现场要有【逃生路线图】
现场要有【现场应急处置告知卡】
现场要有【消防器材检查记录卡】
现场人员要参加【应急演习】并形成【应急演习实施报告】
现场安全用电管理
车间安全用电管理
全厂所有电气装置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安全检查或试验,禁止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电气装置投入使用;长期放置不用的或新使用的电气设备应经过安全检查或试验后才能投入使用。
车间安全用电管理
全厂严禁私自开启、动用公司设备及工具,尤其是特种设备。确需动用及使用的,应事先得到相关部门同意:作业过程中需要使用临时电源时,须经装备动力部门同意,并由装备动力部门指定的电工负责接线,严禁外来作业人员擅自在公司的电气开关上乱接、乱搭电线。 。
车间移动式及手持式电动工具
全厂所有移动式及手持式电动工具依据《GB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定期检查
车间产品类高压电测设备
现场高压电测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上岗 所有高压电测设备要有警示标识
生产现场废弃物
废弃物分类
请参照本车间《废弃物分类处理标准明细表》
废弃物转移和处理

有害固废管理
1.制订废弃物分类标准的管理程序(分有害、可回收、不可回收三类)。 2.最少每季度一次进行EHS内部检查,确认合固废分类情况 3.2021年8月前进行一次危废转移 4.按照《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购相应的垃圾桶 5.厂内危险废弃物暂存有害废弃物垃圾桶在,对废弃物分类标识,并设置防雨淋、防火、防泄漏措施,专人监管,每月检查
所有固体废弃物/有害废弃物分类并100%安全处置 符合 GB18599-2001标准/符合 GB18597-2001标准
现场三废的管控
生活废水的排放
生活废水的排放管控目标 (GB18918-2002)(DB32/1072-2018)的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
1.每季度最少进行一次现场环境管理检查 2.尽量避免塑料颗粒、润滑油、脂类物资排入下水道的造成水的污染 3.每年要求有资格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
3.每年要有资格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
噪声排放类
目标:满足噪声排放标准; 达到GB12348-2008 3类标准昼间 65dB(A)/夜间 55dB(A)
1.按照《202X年生产设备维护计划》进行维护相关设备 2.依《空压机日保养表》空压机每月定期点检,保证设备运作正常。 3.找第三方有资质单位进行厂区 噪声 合规性检测
大气污染类
注塑车间废气达成以下标准: (GB31572-2015)表5、(GB14554-93)表1的第二时段二级排放标准。
1.针对少量的无组织排放用专用排风设备【排风系统点检记录表】 2.依《废气处理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并记录在【废气处理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 3.每月度按照规程进行活性碳更换,保证处理有效
化学品安全管理
化学品管理目标
1.更新【全厂各类化学品清单】并下发贴到现场 2.新增加不同共存的化学品对照表,贴放MSDS表到现场。 3.车间每日进行班组级日常安全检查形成《安全生产自查表》
管理目标:加强泄漏管理;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指标:确保泄漏事故为0起全年
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管理
确认是否在【公司所用化学品清单】内
每个化学品有在现场有相应中文版的MSDS
危险化学品储存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503-1995) 注意参照 不可共存的化学品 不能放在一起
化学危险品的使用
用容器二次分发的化学品要求容器上标识【化学品标签】

化学品柜管理
化学品柜上锁,指定专人管理 保管责任人,领用要有登记 配有洗器眼,吸收沙
化学品空瓶及废弃物管理
化学品空瓶按照有害废弃物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特种设备安全
本公司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并对特种设备(包括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定期检测,维修、保养、检测应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检验不 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叉车安全管理
本公司有场内叉车,车辆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持有质检总局核发的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有使用登记证, 应有在检验有效期内检验合格标志和有效牌照
电梯安全管理
公司货用电梯应取得《特种设备使用标志》与第三方签订有效的维保合同和维保记录。 应有在检验有效期内检验合格标志,并按规定固定在电梯的显著位置。 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应置于易于为员工注意的显著位置 电梯内设置的报警装置应可靠,联系应畅通。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公司压力容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持有质检总局核发的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应有使用登记证,应在检验有效期内。 安全阀一年一次校验应有有效的校验报告和铅封标记。 压力表半一年次检定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标记。 压力容器不应存在介质泄漏现象。 设备的本体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变形及损坏。
行车安全管理
对起重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持有质检总局核发的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有使用登记证。 应有在检验有效期内检验合格标志,并按规定固定在起重机械的显著位置,应有必要的使用注意事项提示牌,应有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现场特种作业安全管理
涉及特种作业 如表危险作业进行审批后方可进行
厂区内动火作业依据《 动火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批及管控
受限空间作业作业依据《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批及管控
高处作业安全作业依据《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批及管控
交叉作业管理作业依据 《交叉作业管理规定》进行审批及管控
吊装作业安全作业依据 《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审批及管控
临时用电作业作业依据《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审批及管控
进行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现场职业病控制
职业健康管理内容
三同时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现场检测
职业危害告知卡
职业危害告示板
人员体检
岗中体检
入职/转岗/离职体检
劳保用品
配置标准
采购发放
技术协议
监督检查
劳保用品有效期管理
职业危害申报
职业危害因素网上申报
管理目标
职业病病例次数0起,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评价100%合规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评价:GBZ/T192.1-2007 GBZ/T189.8-2007/GBZ2.1-2007第1部分/GBZ2.2-2007第2部分
现场职业危害检监测
根据生产工艺和职业危害特性,设置通风、排毒、除尘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达到GBZ2.1/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现场警示标识
应在可产生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上,按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设置《职业危害告知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告示板》。
车间现场听力保护
GBZ188-2014 注塑及冲压车间噪音应控制在85dB(A)以下,若不能控制,则必须采取行政控制手段及个人防护用品; 每年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监测、确定需要听力保护的区域及人员; 噪音超标区域有明显的标识(强制佩戴保护用品标识) 对工作于噪音超标区域的人员定期体检; 上班的 员工正确佩戴听力保护装置;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本公司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车间所有员工公布
人员体检
涉及职业危害人员的 岗中体检
涉及职业危害人员的 入职/转岗/离职体检
安全检查管理
安全检查
公司级综合检查
专项安全检查
用电安全专项检查
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
化学品安全专项检查
机械全安专项检查
基础设施专项安全检查
职业卫生专项检查
季节性检查
夏季防汛专检查
冬季防冻专项检查
节前/复工检查
春节假前安全检查
春节复工安全检查
国庆节前安全检查
日常安全巡查
车间安全管理专项
各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依据《生产设备管理程序》更新【生产设备一览表】 生产设备管控 依据《**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各类设备安全点检
日常保养:投入正常使用的生产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其定期保养和日常维护的检查工作,并填写【点检表】中,每周检查设备的使用及日常保养工作填写【保养表】中。
新设备危险源识别
新设备危险源识别 《YY-QP-22生产设备管理程序》在【设备验收单】内加以确认,新增加类型的设备需要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管理
据《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进行现场各类日常运行管控,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符合以下标准: 化学有害因素符合《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 物理因素符合《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标准 有害气体粉尘符合《GBZ/T 192.1-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 噪声符合《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标准
饮用水管理
购活饮用水购买时必须认准要有质量安全的标识,方可饮用,内部饮水机由人事行政部按照规程进行维护,每三个月更换滤芯形成《饮水机维护记录表》
车间温度湿度的管制
依照《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对生产环境进行温湿、照明度管控,记录在【照度点检记录表】、【温湿度管控曲线图】中。 工作现场的温湿度控制按照《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温度16-30℃,湿度<75%。 工作现场的检验台具体照度由品管部按照检验规范及作业SOP点检形成【灯光照度检验登记表】
车间化学品管理
车间内涉及到的化学品需符合环保要求,并按照ISO14001《化学品管理程序》进行管控,现场悬挂【MSDS】,小瓶上贴上化学品标签。 2.设立化学品专区存储,空桶/空瓶必须按《废弃物控制程序》规定集中回收。
对职业伤害、职业病的预防
所有生产岗位员工禁止穿着裙、袍、披肩等宽松服装,对于从事运转机器操作的员工不应留长发和佩戴首饰,以防造成缠绕危险。 搬运超重物品应在别人帮助下进行,提升重物的方法要正确(屈膝,保持背部直立),以防扭伤、砸伤。 根据不同岗位和工种的特性,对职业危害的场所应按规定提供个人防护设备,车间主管要监督员工的个人防护设备佩带。
EHS变更管理
以下变更由部门填写【EHS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后的管控
工艺技术变更
原料介质变更;有害物料储存点变化;需要进行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识别
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要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识别
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要进行制订安全标准操程序/组织培训
与安全有关操作规程的变更;要进行制订安全标准操程序/组织培训
新的化学品的使用;要进行应急响应方案变化/PPE防护变化/职业病危害检测
安全、工业卫生及工作条件变化;要进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检测
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要进行现场的安全信息标识进行变化
设备设施变更
导入全新新设备或全新工艺 要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识别/申报三同时
环境处理设备/系统变更;要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组织培训/操作标准变化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要进行危险源识别/组织培训
安全防护及设施的变更;进行PPE防护变化/火灾防护或紧急情况
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要进行组织培训/设备验收/建立档案
新增加特种设备;要进行组织培训/设备验收/建立档案
安全自动关闭装置/联动装置变更;要进行PPE防护变化/应急响应方案变化
环境及安全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要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价
设备重新布置和工厂布局 ;要进行消防逃生线路图变化/火灾防护或紧急情况确认
公司基础设施/消防设施设备变;要进行环境因素变化/火灾防护或紧急情况确认
新改扩建车间或其它项目 ;要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识别/申报三同时
管理变更
EHS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要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价/组织培训
安环卫重要人员的变更;要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价/组织培训/现场看板更新
EHS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要进行职位说明书变化/安全责任书签订/现场看板更新
相关方要求的变更要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价//组织培训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要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价/组织培训
ISO14001&ISO 45001标准的变化要进行文件变化/法规符合性评价/组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