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上生物最全知识点总结,如第三单元第四章 第一节内容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片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欢迎学习。
编辑于2023-05-07 13:16:37 江苏省七上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显微镜(p10)
1、放大:目镜、物镜(放大 倍数= 目镜✖️物镜)
2、光线强弱:遮光器、反光镜
3、上下左右颠倒
4、 放大倍数⬆️细胞数目⬇️形态⬆️视野 暗
玻片标本
装片:用生物的材料制成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
涂片:液体生物涂在玻片上
科学探究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
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生物成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人和各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蘑菇、微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圈(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p53~54)
实验
未遮光:蓝紫色
遮光:棕黄色
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 (什么是光合作用)
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同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所合成有机 物中,并释放氧气
结果
证明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结构(p57)
⭕️叶绿体中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叶绿素
⭕️绿色植物所有含叶绿体的器官在光照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脉贯穿于叶肉中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筛管: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
光合作用的过程
水➕二氧化碳➡️叶绿体、阳光➡️淀粉➕氧气 (原料) (场所、条件) (产物)
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实验)(p62)
每种溶液的滴管要专用,不可混淆
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液水分蒸发后的结晶物质是无机盐
无机盐
缺氮肥:叶色发黄,早熟早衰
缺磷肥:叶茎紫红色新根少
缺钾肥: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
铁、硼(“微量元素”)
植物的根(作用)
固着植物体
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有些根有贮藏、繁殖功能
溶盐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p63)
子主题
观察根毛(p64)
成熟区:吸收水和无机盐
伸长区:伸长最快
分身区: 细胞分裂
根冠:保护作用
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p65)
第五章 第一节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碘酒➡️淀粉➡️变蓝紫色
蛋清➕少量开水➡️(搅拌)白色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高温🟰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
脂肪能在纸张、布匹等上留下“油脂”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营养物质
第五章 第二节
营养物质的作用
建造身体
水能溶解和运输物质,调节体温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必不可少的物质
无机盐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p76):燃烧释放热能
人体内营养物质通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糖类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提供了人体所需能量的70% )
脂肪:储藏能量、储存物质
维持生命和健康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无机盐和大部分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缺少某种营养物质会患的疾病
缺铁 :缺铁性贫血 (肝脏、肾脏、鱼子酱…)
缺钙 :佝偻病 (牛奶、酸奶、燕麦片、海参…)
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第五章 第四节
消化作用
使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物质转变为分子较小结构较简单的物质
包括: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物理消化)和胃、肠的蠕动,被磨损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及食物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化学消化)被分解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消化系统 (p84)
消化道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牙齿嚼碎,舌搅拌
咽: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
胃:暂时贮存食物,蛋白质被初步分解
小肠: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初步分解脂肪
大肠:形成粪便
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消化腺
能分泌消化液
唾液腺:消化酶(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
胃腺:消化酶(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
肝脏:(物理消化,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经胆囊进入小肠,参与脂肪消化
胰腺: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参与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进一步消化(仍在小肠起作用)
肠腺:肠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分解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果特点
①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全长5~7m
②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表面积)
③消化液种类多,数量多
胆汁
胰液
肠液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方法
①取一段小肠,用水洗净
②纵向切开,露出内表面
③用放大镜观察,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子主题
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及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都是通过小肠吸收的
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脂肪分解产生的部分成分被小肠绒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都有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膳食纤维
绝大部分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既可以消除饥饿感,又不会增加体重
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维生素
维生素A
胡萝卜、番茄、奶制品、蛋黄
夜盲症、视力减弱
维生素C
新鲜的柑橘等水果蔬菜
坏血病,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差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奶制品、蛋黄、鱼肝油
软骨病
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
子主题
第六章 第一节
食物链: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
食物链通常由绿色植物开始
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如:小麦➡️田鼠➡️老鹰
第六章 第二节
食物网:各条食物链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递减)传递的
动物的食性
肉食性动物
又叫食肉动物,是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
植食性动物
又叫食草动物,是以植物为食的一类动物
杂食性动物
既以食物为食又以动物为食的动物
第五章 第一节
呼吸是指人体或动物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生理现象。植物体的呼吸同样要发生这样的气体变化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氧气可以助燃。
……结论
①植物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②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生物体的细胞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生命现象的燃烧过程”
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热能,ATP(直接来源))➡️(线粒体)呼吸作用
ATP
生物体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一种叫做ATP( 三磷酸腺苷)的物质中
第五章 第二节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
气体进入进出的通道
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位于胸腔内,左二右三
有总数约7亿个肺泡
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有利于气体交换)
膈肌
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分隔胸腔和富强的肌肉
子主题
子主题
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 (p122
血液流动将氧气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
气体都能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为止
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肺活量
测量多次取最大值
对于青少年来说,肺活量能衡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状况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
植物体的呼吸
植物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植物体所有生活照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萌发的种子、幼小的果实和生长旺盛的叶片里呼吸作用最为显著
人体呼吸道的组成
鼻
鼻腔前部丛生鼻毛
内表面有鼻黏膜
能分泌黏液
经过鼻腔吸入肺内的空气就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