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历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下历史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朝和唐朝),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编辑于2023-05-07 16:31:47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
建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被称为“开皇之治”时期出现了众多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日趋强大的贵族势力与统治者的削弱,最终导致了隋朝始亡的局面。
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繁荣
开通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是中国的重要构筑物之一。大运河连通了中国北部和南部的主要地区,使商品交流和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它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水利工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广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取士制度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才制度,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现存的规模最大的考试则是明清两代的乡试、会试和殿试。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选拔人才,打破世袭和门阀贵族的限制,使社会更加公平和开放。其实施也使教育得到推广和普及,有利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科技、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同时,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才,较为客观和公正,降低了政治恩赐的程度,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科举取士制度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培养出的官僚思想僵化、排斥民间知识分子等。此外,这种制度的缺陷在于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和实践经验,对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和适应性比较欠缺。
总的来说,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其弊端也渐渐显现,需要更加开放和多元的选拔方式。
灭亡
618年,隋朝因暴政而亡
唐朝
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长安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唐朝时期更是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有着繁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盛唐气象
盛世景象
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6年-649年)所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治理政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为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之一。在李世民的领导下,唐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改革和创新,例如加强官僚制度、推行科举制度、增强对西部边境的控制等,这些措施使唐朝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也为后世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间(712年-756年)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此时的中国处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黄金时期。此时唐玄宗推行了多项重要改革,如重视科举制度、充实军队、开拓对外贸易和增进文化交流等,这些改革和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唐代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另外,开元年间的长安城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繁荣的代表之一。
制度改革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而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为了完善这两种制度,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从源头上改进:制定更加公正、透明的选拔标准。例如,加强主观题、面试等综合测评方式,保证评选非官倒、贪赃枉法等问题。
2. 注重实践:在选拔官员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也要重视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注重官员的业绩与绩效,不断强化官员的成果导向。
3. 多样化选拔:多元选拔,注重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只是单极化地注重文化能力、题海战术等学科能力。拓展官员的各种才能,包括现代社会所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4. 稳定制度支持:强化监管机制,对于腐败、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彻底拔掉“官员回扣制度”的苗头。严格执行职业道德标准和纪律规定,确保官员公正、廉洁、担当、创新。
5. 提高制度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提高官员***内信息透明度。
经济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
这三个领域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农业是指种植和养殖,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手工业是指手工制造商品,也是人类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商业是指商品的买卖和交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交融
开明的民族政策
战争,杂居,通婚,册封,设置机构
对外交往
开放的对外政策
日本,新罗,天竺
文学艺术
唐诗,书法,绘画,音乐,舞蹈
社会风气
开放,兼并包容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
史思明(703年1月21日—761年4月22日,字崒干,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突厥族)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875年,大齐政权
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
建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被称为“开皇之治”时期出现了众多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日趋强大的贵族势力与统治者的削弱,最终导致了隋朝始亡的局面。
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繁荣
开通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是中国的重要构筑物之一。大运河连通了中国北部和南部的主要地区,使商品交流和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它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水利工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广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取士制度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才制度,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现存的规模最大的考试则是明清两代的乡试、会试和殿试。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选拔人才,打破世袭和门阀贵族的限制,使社会更加公平和开放。其实施也使教育得到推广和普及,有利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科技、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同时,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才,较为客观和公正,降低了政治恩赐的程度,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科举取士制度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培养出的官僚思想僵化、排斥民间知识分子等。此外,这种制度的缺陷在于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和实践经验,对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和适应性比较欠缺。
总的来说,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其弊端也渐渐显现,需要更加开放和多元的选拔方式。
灭亡
618年,隋朝因暴政而亡
唐朝
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长安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唐朝时期更是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有着繁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盛唐气象
盛世景象
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6年-649年)所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治理政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为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之一。在李世民的领导下,唐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改革和创新,例如加强官僚制度、推行科举制度、增强对西部边境的控制等,这些措施使唐朝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也为后世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间(712年-756年)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此时的中国处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黄金时期。此时唐玄宗推行了多项重要改革,如重视科举制度、充实军队、开拓对外贸易和增进文化交流等,这些改革和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唐代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另外,开元年间的长安城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繁荣的代表之一。
制度改革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而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为了完善这两种制度,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从源头上改进:制定更加公正、透明的选拔标准。例如,加强主观题、面试等综合测评方式,保证评选非官倒、贪赃枉法等问题。
2. 注重实践:在选拔官员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也要重视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注重官员的业绩与绩效,不断强化官员的成果导向。
3. 多样化选拔:多元选拔,注重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只是单极化地注重文化能力、题海战术等学科能力。拓展官员的各种才能,包括现代社会所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4. 稳定制度支持:强化监管机制,对于腐败、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彻底拔掉“官员回扣制度”的苗头。严格执行职业道德标准和纪律规定,确保官员公正、廉洁、担当、创新。
5. 提高制度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提高官员***内信息透明度。
经济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
这三个领域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农业是指种植和养殖,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手工业是指手工制造商品,也是人类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商业是指商品的买卖和交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交融
开明的民族政策
战争,杂居,通婚,册封,设置机构
对外交往
开放的对外政策
日本,新罗,天竺
文学艺术
唐诗,书法,绘画,音乐,舞蹈
社会风气
开放,兼并包容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
史思明(703年1月21日—761年4月22日,字崒干,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突厥族)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875年,大齐政权
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