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尿的生成与排出
尿的生成与排出,分享了尿液的生成过程、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液及其排放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尿的生成与排出
概述
一、肾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是肾脏分泌尿液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
远端小管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2、
皮质肾单位
数量多,体积小,入球小动脉口径2:1,袢短
功能:滤过,重吸收
髓质肾单位
数量多,体积大,入球小动脉口径1:1,袢长
功能:浓缩,吸收
3、球旁器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吞噬功能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血流量大
两肾血流量为1200ml/min
(二)肾脏有两套毛细血管网
1、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网
有利于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自身调节
肾动脉压在80~15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意义:保证在安静状态下肾泌尿活动的正常进行
神经和体液调节
受肾交感神经支配
尿液的生成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
概念
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的过程
(一)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由内向外分为三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二)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动力是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或超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比值称为 滤过分数=(125/660)´100%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胶渗压)-(血浆渗透压+肾小囊内压)=(45+0)-(25+10)=10mmHg
2、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
3、肾血浆流量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重吸收的概念
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周毛细血管血液的过程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2、重吸收的部位
近端小管重吸收物质的量最大、种类最多,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3、重吸收的方式
主动重吸收
被动重吸收
4.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Na+、K+、CL-的重吸收
1. 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主动过程
2. 近端小管后半段Na+通过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
3. 在近端小管CL-的重吸收伴随Na+的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
水的重吸收
被动吸收
HCO3-的重吸收
“排酸保碱”
以CO2吸收重吸收
Na+—H+交换
葡萄糖的重吸收
继发性主动转运
尿中刚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肾糖阈(8.89~9.11mmol/L
其他物质的重吸收
5、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小管液中溶质的含量
球—管平衡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H+的分泌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2、K+的分泌
3、NH3的分泌
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小管
集合管
4、血浆中其他物质的排出
三、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
1、来源和作用
2、分泌和调节的释放
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
循环血量改变
(二)醛固酮
2、分泌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和血Ka+浓度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可通过几个方面影响尿生成过程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
尿量
正常1000~2000ml 平均为1500ml
尿液组成
尿的理化性质
二、排尿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反射
排尿反射
排尿异常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