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
干货分享!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来啦!复习时间紧凑不够用?有这一份思维导图就够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五大章节的内容都有对应的知识点总结。
编辑于2019-01-13 11:07:42历史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
政治思想
仁,礼,德治
教育思想
范围:有教无类
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学与不知,思与学关系
人:六艺
思想特点
注重情感,道德,教化
理论特点
性相近
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政治思想
仁政
民贵君轻
宽刑减役
目的:认识并控制人民力量,
荀子
性本恶,但可以教化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道家(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
代表:老子 庄子
处事方法:齐物 无为,逍遥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对中国影响:追求精神自由
消极,顺其自然是道教典型特征
法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代表: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
集大成者:韩非子
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集权观:专职,集权
法制观:从人性恶出发,主张严刑酷法和
影响:成为统治阶级最喜爱的学派,成为专制集权理论的基础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主张:兼爱,非攻,节俭 ,尚贤
百家争鸣影响
推动了社会发展
形成了传统文化和主流思想
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应
汉代儒学
背景
政治
政治大统一需要文化大统一
汉立国后,一直寻找治国之本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需要
文化
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董仲舒改造儒学思想
天人感应
警告君主
君权神授
为专制提供理论基础
三纲五常
服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
特点
迷信与专制相结合
影响
把当官、教育、思想控制相结合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的评价
积极性
有利于封建专制集权政体的稳定
形成了读书重学风尚
公平公正
消极性
儒家成为专制工具
世人醉心功名,缺乏社会责任感
不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背景
魏晋南北朝至唐,佛道昌盛,儒学虽为正统,但地位衰落
宋立国后,社会环境宽松,政府提倡道统
代表
二程
提出天亮理,认为理是本,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儒家伦理道德(忠孝节义)
核心:仁
集大成者:朱熹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通过外在探索学习获得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克制过度个人欲望,维护社会美和(为封建统治儿辩护)
心学
陆九渊
心即理也,主张内心反思,发明本心
王阳明
心外无理,致良知,成圣贤,知行合一
特点
注重探讨万物本源
把儒学思想从政治高度上升到哲学高度
强调个人修养,甚至压抑人性
融合佛道思想
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护君主专职,为封建统治辩护,扼杀压抑人性
积极
重气节,重品德,凸显了人的作用,强调了人的使命感,自我节制,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
理学兴起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背景
经济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政治
王朝更替,社会动荡,社会环境宽松
明代专治强化产生的弊端
阶级矛盾尖锐
思想
理学僵化,对理学的批判继承
代表人
李挚(个性,离经叛道,封建知识分子)
穿衣吃饭即是天理
童心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政治思想
君主是天下大害,主张君臣平等
用学校限制君权
天下为主,君为客——民主思想
经济
工商皆本
影响:近代反封建有利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感
众治主张
经世致用:主张踏实学风,对清代影响大
王夫之
政治:批评孤秦陋宋,主张循天下之理
哲学:气一元论(唯物)
总结
政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经济:工商皆本
思想:反对空疏学风,主张经世致用
对儒学的发展
民本→民主
重农抑商→工商皆本
空疏学风→经世致用
未能取代理学原因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商人,资本家力量弱
政治
清统一中国,专制达到顶峰,社会条件不允许
思想
未能提出未来社结构会构想
反封建理论不成熟
反专制主义的主张,思想文化走向近代的先声
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蔡伦 普及:魏晋南北朝
对西欧影响
促进文化发展
指南针
发明:战国 应用:宋代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丝路”中断
经济
宋开支大,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
对西欧影响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
火药
发明:古代炼丹家 应用:唐末用于军事,宋广泛应用→宋弱,企图以武器改变战场局面
影响
在资产阶级反封建军事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印刷术
唐:雕版印刷术 宋:活字印刷术→科举制发展的需要
影响
推动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内容
中:实用
西:理化
研究方法
中:经验总结
西:实验
领域
中:与农业有关
西:推动社会进步
应用
中:未对社会产生改变
西:推动社会进步
16C后,中国科技落伍原因
外因
闭关锁国,阻碍中西交流
内因
政治
君主专治强化,不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经济:自然科学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经济没有动力
思想
儒家重道轻器,夷狄观念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器物,制度的学习
器物层次
林则徐、魏源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1840s)
战前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统治阶级:骄傲自满,盲目自大(天朝上国观念)
知识分子
程朱理学,思想禁锢
钱嘉学派:远离社会现实
“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对传统心态的挑战(鄙视→学习)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60s→1895)
背景
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东学西渐思想影响
影响
掀起了洋务运动,扩大了西学传播
制度层次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890s)
背景
外
甲午战争战败面临瓜分危机
内
经济: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政治:洋务运动失败,引起朝廷反思
思想:洋务派自身分化
维新派主张
救亡图存运动
建立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
代表人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影响
是为了挽救民族存亡
走资本主义道路
启蒙作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20c初)
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表明改良道路走不通
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代表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政治
北洋军阀封建专制统治,民国名存实亡
经济
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
袁世凯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兴起
1915年
内容
前期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平等,博爱,人权),反对就道德(三纲五常)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后期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
李大钊
原因
内
前期新文化运动未能改变中国
外
受十月革命影响
影响
积极性
思想(是思想的解放运动)
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社会
促进了民众觉醒,形成了五四运动(政治革命)
文化
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例:1920白话文教材
最大功绩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彻底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根本方法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见(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学习西方文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从向西方文化学习到学习苏俄社会主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背景
旧
19c20c初,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朝日益腐败(改良→革命)
新
一系列革命失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中共及共产国际的帮助
个人
放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与时俱进的品质
提出
旧
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方针,后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新
1924,国民党“一大”
内容
民族主义
旧
主张国内各民族平等(侧重反满,没有明确反帝)
新
侧重反帝
民权主义
旧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侧重于改变政体)
新
(主张普遍民权),主张给人民广泛的民主权利
民生主义
不同
旧
平均地权
新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相同
平均地权
内容:限制土地资本
缺点: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作用
旧
爱国性:是一个振新中华的蓝图
进步性:不仅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还反映中国人民的愿望
作为纲领:在结束专制统治,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上起了重大作用
新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掀起了北伐战争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
背景
客观
19世纪末,如何改造中国成为一代青年思考的问题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主观
从青年就确立起了远大的志向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萌芽:国民革命时代
高度关注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农民是同盟军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军农村
形成:井冈山时期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代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成熟:延安时期
客观
大后方社会安定
主观
长期革命实践积累
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国情:两半社会
两步走:先新后社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无为领导
动力
农民是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
特殊条件下还有大资产阶级
前途
社会主义
结果
1945年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发展:建国初
建国初
成果
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
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并举
符合国情和工业化道路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特点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精髓:实时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蒙昧中的觉醒
智者运动
特点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
怀疑神灵,否定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原因
政治
民主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经济
工商业发展
个人
个人主义成长,解决实际问题需要
代表
普罗塔哥拉
观点
人是万物尺度(主观感受→感性认识)
含义
把人至于万物中心
评价
积极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局限
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导致极端利己主义和主观主义,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苏格拉底
重视道德:美德即知识
重视理性
认识你自己(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地位
把哲学研究从自然转到人本身,所以是哲学的创造者
把人文主义从低级走向高级
斯多亚学派
观点
万物都有逻各斯,逻格斯都是相同的,所以人人平等
意义
第一次论述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