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主席生平诗词最全珍藏及毛体书法欣赏【战略五行工作室】03---(25~34岁)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编辑于2023-05-25 18:14:53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经历全场景 诗词大全及毛体书法赏析{珍藏版} 【战略五行工作室】03#--(25~34岁)
019 杂言诗:河出潼关
时间及年龄:1918年夏,25岁
地点:湖南
背景:此首诗是毛泽东青年时(1917~1918年)听杨昌济讲授修身课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的批注,对书中一些伦理和哲学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诗词原文: 河出潼关, 因有太华抵抗, 而水力益增其奔猛。 风回三峡, 因有巫山为隔, 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诗词释义:潼关黄河:位于闻名遐迩的古军事名关,潼关古城边,距西安140公里,距华山仅20公里。奔腾南下的黄河,穿秦晋峡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益增其奔猛”。是“天下黄河第一弯”即黄河上惟一小于90度的急弯在潼关古城外,形成独特壮观的“黄河潮”,特别是壮观的黄、渭河交汇,因其黄河水黄、渭河水蓝,故在交汇后的黄河段形成了罕见的黄蓝两色河水奇观。
诗词体现意境:这是一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是革命家取得成功的可贵的昂扬激情。人生的辉煌、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激情。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坚持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与强大对手的抗争,这是毛泽东的辩证哲学观,也是他的人生观。
诗词书法欣赏:无
020 七言诗:送纵宇一郎东行
时间及年龄:1918年春,25岁
地点:赴京途中
背景:1918年6月,毛泽东湖南一师毕业,老师杨昌济邀去北京,他8月与李维汉等24人从长沙乘船到汉口,坐火车到河南,路遇大雨,只好步行到许昌。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出省。
诗词原文: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诗词释义:七古: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译文如下: 白云亮了,南岳衡山积压的阴雨已消散,群峰间的天马山、凤凰山都沉浸在春天的树木里。少年雄心怀屈原贾谊的才华,山河的灵气曾钟情天湘楚大地。高歌一曲,我将为我的朋友送别,鲲鹏展翅击水从此就要开始。洞庭湖、湘江水,天连着天,水连着水,大型巨舰正要向东直接进发。 不知怎的满天的愁云散出,却被万里东风吹得无影无踪。大丈夫岂能有区区小事萦怀于心,应该把偌大的宇宙看得如同小米。天下动荡哪里值得左顾右盼,纷繁人间大事需要我们来料理。首先抓好自身的身心修养,才使自己胸有成竹,头脑日日新,事事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而现今这些掌权者全是平庸之辈,碌碌庸庸。在平浪宫前我为我友饯行包含着多少情谊,上海崇明岛与日本对马岛仅一衣带水。你去日本求学时要有书信经常来往,我送朋友终须一别而你已远去了。
诗词体现意境:这是毛泽东学生时代以“二十八画生”留下的最后一首诗,既抒发送别之情,又表达互勉之意,或者说名为赠纵宇一郎,实为自况。
诗词书法欣赏:无
021 〈归自谣〉
时间及年龄:1918年春,25岁
地点:不祥
背景:归自谣,词牌名,很多书中误作“归国谣”。
诗词原文: 今宵月, 直把天涯都照彻, 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 鸡声歇, 马嘶人语长亭白。
诗词释义:照彻:照遍。马嘶:马的嘶鸣,喻将踏上征程
诗词体现意境:这首诗采用含蓄的表达方法,以对紧密相练的两个境界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诗词书法欣赏:无
022 魏都怀古(联句) ---七绝•过魏都(与罗章龙联句)
时间及年龄:1918年8月18日,25岁
地点:河南
背景:源于1994年第4期《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路过河南,特地与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并与罗章龙作《过魏都》联诗一首。
诗词原文: 横槊赋诗意气扬(罗), 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畴墓(毛), 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诗词释义:诗的前两句是崇拜曹操,赞美建安文学的,后两句是对魏都遗址发出的感叹,同时,也是借此鞭挞时代的。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特别欣赏曹操的诗文和治国之道。站在这魏都遗址旧墟,遥望远在邺城的曹操墓园,不禁对曹操的功业、文章大加赞赏,并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统一中华、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这是毛泽东早期唯一的一首怀古寄情的联句之作。
诗词体现意境:诗中表达出毛泽东对曹操的钦佩之意。 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读史时多次点评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
诗词书法欣赏:无
023 五言诗:大沽口观海(残句)
时间及年龄:1919年3月,26岁
地点:天津大沽口
背景:送新民学会赴法同志于天津大沽口观海。源于罗章龙回忆。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与准备赴法国的学友乘火车到北京,后转辗到天津,送别学友赴法国留学。毛来到天津大沽观海,以诗作别。当时的中国出国勤工俭学非常的流行,应该有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但当时的毛泽东并没有出国,据毛自己回忆,说是自己并不了解国内的国情,还希望多了解中国,其实毛内心深处更有隐情,因为此时,主席的母亲病危,毛不想在此时离开自己的母亲,只身前往国外勤工俭学,对学友的请求也是婉拒,
诗词原文: 苍山辞祖国, 弱水望邻封。 (下失)
诗词释义:苍山即青山,辞即辞别,弱水在古代戏曲中称水为弱水,封即疆界。该诗表示辞别祖国前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彼岸的邻国。
诗词体现意境:从诗词看,毛表现的很大气,对学友的离别并没有依依惜别。依然是豪迈作风不改。
诗词书法欣赏:无
024 四言诗:祭母文
时间及年龄:1919年10月8日,26岁
地点:湖南韶山
背景:1919年初,毛正在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接到目前病重的消息,曾回乡服侍母亲一段时间,后又把母亲接到长沙治疗。在这年10月初,毛在长沙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他马上带小弟泽覃奔回韶山,岂料,母亲已经谢世,并入棺两天。毛文氏享年只有52岁。母亲的离世,使毛泽东万分悲痛,毛泽东的心情极为悲痛,一直守在灵前,席地而坐,对着孤灯,写下这篇祭母文。在建国初,毛泽东的表兄文咏昌和堂兄毛宇居向档案部门提供祭文和灵联的抄件,并被收入《毛泽东早期文稿》。
诗词原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诗词释义:这是一篇念颂母亲的绝唱。毛泽东将自己的痛苦、悲伤、思念、悔恨、感恩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
诗词体现意境:对母亲的去世,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于1919年10月18日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副灵联。其灵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这两副灵联, 也深深地记述了毛泽东的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也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诗词书法欣赏:无
025 虞美人:赠杨开惠 (虞美人•枕上)
时间及年龄:1921年,28岁
地点:旅途中
背景: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因其父杨昌济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早年随父亲北迁,毛泽东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好友的介绍下师从杨昌济,1919年4月,毛泽东因母亲病危返回了长沙,次年1920年杨开慧的父亲在北京病逝,杨被迫返回长沙继续求学,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第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在旅途中,毛泽东深深思念妻子,一天晚上,万种情仇如波涛翻滚,涌上心头,整晚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却感到自己百念俱灰,只有离别的妻子在眼前。遥望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不由落下相思的泪水。此时的毛泽东情意缠绵,不能自已,于是随手写下了这首《虞美人·枕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诗词原文: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薄寒中(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诗词释义:我躺在枕上,成堆而来的愁闷让我愁成了什么样子?离别的愁绪,就像江海里翻涌的波浪一样难以平静。黑夜正长,天色总是很难亮起来,寂寞无奈之下,我只好起床披上衣服,独自坐到屋外去数天上的寒星。 等拂晓来临的时候,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身边仿佛只剩有妻子的影子仍在陪伴着我。抬头望见一钩残月正在向西边沉落,面对此情此景,我不抛洒眼泪也没有理由! 晓: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离人: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1920年冬,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 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诗词体现意境:虞美人: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项羽所宠爱的虞姬,后才因以词牌而出名。 该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全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以及不舍在新婚初期就离开爱妻的无奈心情。
诗词书法欣赏:
026 贺新郎:别友
时间及年龄:1923年,30岁
地点:湖南
背景: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1924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
诗词原文: 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诗词释义:横塘: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1921年冬至1923年4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翥:奋飞。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诗词体现意境:词中采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一方面用真切细致的白描,把夫妻间的离情写得细致入微,具体感人。通过典型环境中人物典型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既热烈而又理智的典型性格。另一方面又有艺术夸张,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诗词书法欣赏:
027 沁园春:长沙
时间及年龄:1925年春,32岁
地点:湖南长沙湘江橘子洲
背景:1923年起,毛泽东组织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安源路矿工人、长沙泥木工人等一系列罢工运动,并在党内逐步得到重用。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正准备大有作为。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诗词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诗词释义: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诗词体现意境: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诗词书法欣赏:
028 菩萨蛮:黄鹤楼
时间及年龄:1927年春,34岁
地点:湖北武汉黄鹤楼
背景:1927年4月11日,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次日,又向罢工示威的工人开枪。在长沙,5月21日,何键、许克详开始捕杀共产党员,中共湖南省委退让,取消了十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毛泽东当时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
诗词原文: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诗词释义: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诗词体现意境:该词是在当时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的背景下创作的。该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
诗词书法欣赏:
029 西江月:秋收起义
时间及年龄:1927年秋,34岁
地点:湖南---江西
背景: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于同年7月15日先后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1927年8月7日,共产国际令中共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并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领导集团。瞿要求各地组织暴动,开始了中共历史上所谓的瞿秋白“左”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参加了八七会议,会后被中央派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9月9日,驻在修水的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是中共党员),安源煤矿工人,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联合举行秋收暴动。毛泽东当时在铜鼓指挥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暴动队伍计划先攻克平江、浏阳,然后从南北两路包抄长沙,但在平江、浏阳先后失利。9月19日,队伍退至浏阳文家市,毛说服众人向江西萍乡撤退。10月,暴动队伍被毛泽东带上井冈山。
诗词原文: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释义: 西江月:词牌名,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得名。 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中共中央才正式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目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直”字表现态度之坚决。农民遭受重重盘剥,水深火热如同暴雨将至“暮云愁”,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遂“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体现意境:采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堪称为史诗,咏颂了革命初期的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壮举。其语言通俗,节奏紧凑,气势磅礴,刚健有力,比喻形象,富有文采。
诗词书法欣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