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常见症状
黄疸、便血、呕血常见症状,如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端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分享了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血清电解质检测、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的知识。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思维导图,内容有临床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诊断常见症状
呕血
定义: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端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病因
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贲门粘膜裂伤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
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临近器官或组织疾病:胆道结石、胰腺炎、胰腺癌等
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
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其他:尿毒症等
临床表现
呕血与黑便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血液学改变
其他:大量呕血可出现氮质血症、发热等表现
伴随症状
伴上腹痛
慢性反复发作上腹痛,有一定周期和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无明显规律伴厌食消瘦贫血,可见于胃癌
伴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伴静脉曲张,提示肝硬化;肝区疼痛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多为肝癌
伴黄疸
黄疸伴上腹绞痛多由胆道疾病引起;全身发热及皮肤粘膜出血,见于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和钩端螺旋体病
伴头晕口渴冷汗,提示血容量不足
便血
定义: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需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称隐血。
下消化道疾病
小肠疾病
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
结肠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溃疡型结肠炎、结肠癌
直肠肛管疾病
直肠肛管损伤、直肠息肉、直肠癌、痔疮
血管病变
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缺血性肠炎、痔
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癌、食管贲门粘膜裂伤、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门脉高压
白血病、血友病、维生素C及维生素K缺乏、败血症
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慢性少量出血及间歇性出血
颜色受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的影响
出血量多,速度快,部位低则呈鲜红色
出血量少,速度慢,部位高则呈暗红色或黑色
消化道每日出血在5~10ml以内,无肉眼可见颜色改变,需要隐血试验才能确定
伴腹痛
慢性反复腹痛,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出血后症状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
上腹绞痛或伴有黄疸,考虑胆道出血
腹痛时排便或脓血便,便后减轻。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
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伴里急后重
提示肛门或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或直肠癌
伴全身出血倾向
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及血液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友病
伴皮肤改变
皮肤有肝掌及蜘蛛痣者,便血可能与门脉高压有关;皮肤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 ,提示便血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
伴腹部肿块
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肠套叠
黄疸
溶血性黄疸
病因:①先天性: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②后天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不同血型输血性溶血,蚕豆病
一般表现为皮肤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
肝细胞性黄疸
由各种导致干细胞严重损伤的疾病引起,如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肝硬化
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黄,可伴有轻度皮肤瘙痒
胆汁淤积性黄疸
皮肤黏膜呈暗黄色,胆道完全梗阻时可呈深黄色甚至绿黄色并伴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